返回第三百九十三章 蓝天(第1/4页)  北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三章 蓝天

    虽然以现在俄国的实力而言根本不是中国的对手,但是任何一个面对俄国的敌人都会面临两个巨大的难题——俄国广袤的领土和令人难以忍受的寒冷。前者和中国差不多,但是后者更令人惧怕,因为前面有个大家都众所周知的拿破仑,而谭延闿知道后面搞不好还有希特勒也会跟着走向这条路。所以在战争安排和持续的时间上谭延闿绝对会精心选择,反正在他看来1917年已经是没有机会了,哪怕十月革命明天就爆发,中国也不会在今年去向俄国宣战,在他看来中国对俄作战的日期必须要选择在初春或者是夏天,战争持续的时间最多不超过十个月——俄国的初冬中国可以忍受,但是一旦到了十二月或是一月份那对中国士兵来说就非常不利了。

    愿望是良好的,但是在实际行动中也许会出现各种意外,俄国人若是铁了心跟自己干到底,或是对严冬击垮中国军队抱有绝对信心的话,那说不得中国军队也要面临这场严峻的考验。为此谭延闿已经增加今明两年的陆军财政拨款,尤其是在御寒军品上更是做的无微不至——寒冷不仅仅是针对中国军人,对俄军也是一样的,谭延闿不相信物质匮乏的俄国能够经得起中国的消耗战,就算俄国人在抗寒体质上优于中国人,但那也要有最基本的御寒衣物,不过根据情报部门提供的情报显示,俄国已经无力负担其军队从武器到装具的基本供给,而俄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远没有达到最坏的状况。

    虽然对俄作战任务只是定性为一次“肢解”级别,但是该做的准备已经不限于军事方面,明面上更多的是体现在交通方面——中国最近几年一直对北方铁路网加大投入力度,也许是因为中国铁路网延伸进入新疆之后,随后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移民计划的展开使得新疆游离于中国的可能性愈发变得微乎其微,这使得中国政界普遍产生了铁路=政权稳定的概念。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在财政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中国在北方的新疆、蒙古、东云三省加大铁路投入建设,几乎得到了自上而下的统一支持——上层建筑考虑的是政权和军事,下层具体到省市级别的时候更多的考量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能够让这些边远省份通过铁路融入到中国的整个经济版图。

    按照十年前的中俄战争后勤补给模式,这一次陆军总参谋部制订了更加严密的后勤补给计划——一个由铁路网为依托,在各个“节点”上兴建大型战备仓库,加之海运为辅通过海参崴直接向东线输血的网络已经建成。整套后勤措施远比当年打海参崴战役之时要庞大的多,也更加复杂,唯一能够让总参谋部松口气的是现在的俄军在战斗力上应该比十年前要更加脆弱,如果真的战事进入到最糟糕的“牛皮糖”状态,后勤部门也有足够的把握为前线提供充足的补给。

    不过为了掩护陆军突然高涨的军费开支,国防部批准了1918年度海军补充战舰建造计划,不过这一计划遭到了包括海军在内各方力量反对。事实上“1918年度造舰计划”并非是只下一个年度,因为根据实际的战略需求和未来数年内的科学技术发展,这一计划实际上是未来中国至少五年内的造舰纲要,也就是说五年内中国很可能将会在海军新增战舰上不会投入一枚硬币。

    如果说一口气拨款五年的海军新造战舰费用,这并不会引起多大反弹,因为在西藏级和东云级战列舰之间曾经出现过长时间中国海军没有最新型号主力舰服役的例子,不过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个造舰计划却没有一艘战列舰,甚至连一艘战列巡洋舰也没有,这不禁让海军感到极为愤怒——即便是在那段“空白年代”,中国还是服役了三艘西藏级战列舰以满足海防需要!

    现代海军达到了大舰巨炮的巅峰时代,以中国的东云级战列舰和美国正在建造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为代表,更是将战列舰的主炮口径推上了十六英寸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