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八三章 一年大事记(第1/4页)  水煮清王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于中在安庆呆了半个月,看望了一下罗欣之后,因为就任的时间已经所剩不多,不得不动身赶赴四川。

    而他的离开与到达,也算是正式揭开了康熙四十二年的大幕。

    在北京,大阿哥胤褆与八阿哥胤禩一伙人清理国库亏空。虽然他们的实力不弱,不过,上有太子胤礽的党徒不时掣肘,下有文武百官群起抵制,可以想见,他们的行动并不顺利。哪怕他们可以利用太子派出的两个侍读朱天保和陈嘉猷来不时抵挡来自各方面的攻击,但清理亏空的速度依然进展缓慢。可是,这并不代表着他们就对此一筹莫展。有一句话说的好:风险总是伴随着机遇!或许这句话用在这里并不太合适,可是,在经过开始一段时间“大公无私”的表演后,胤褆与胤禩借着百官的“劝说”,开始就坡下驴,并且大肆利用手中的职权,开始为自己谋利。而在这当口他们最为常用的一招,就是“卖人情”,暂缓催债,甚至暗中允许许多官员继续欠款。这就表现为,在整个面儿上,他们依然在忙里忙外,忙上忙下,可是,在许多个别的点儿上,他们开始分别对待。而这么做的结果,就是阿哥党的势力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巨大的扩张。尤其是在八阿哥胤禩精明圆滑的处事手段之下,清廷的许多官员都纷纷投入其麾下。“八爷党”开始异军突起,一时之间,几可与发展了几十年的大阿哥一伙平分秋色,“八贤王”之名也开始在朝中冒出头来。当然,这种行事手段是无法瞒过人的。太子一党以及不少受到阿哥党打压的官员也开始大肆反弹。可是,由于没有组织,这股反弹的风潮在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能对主持清理亏空的两个阿哥造成什么伤害,相反,由于不敢直接朝两个阿哥“开火”,反弹的风波反而涉及到了许多不相干的官员。于是,朝堂上的纷争渐渐甚嚣尘上。然而,就在许多人以为事情将越闹越大的时候,借着这股风潮,大阿哥阿哥胤褆却率先表明自己“能力不足,难当重任”,直接越过太子向康熙请辞,而他这么一退出,正因为势力大涨而满心欢喜的八阿哥胤禩等人也看出了苗头,为了及时避开,不让自己受到这股风潮的波及,从而让好不容易发展出来的势力受到无谓的损失,他也赶紧写了一封奏折向康熙辞去了清理亏空的事务。至此,闹得沸沸扬扬的清理国库亏空的活动因为主事人的空缺而不得不告一段落。而从开始清理亏空到自行退出,大阿哥与八阿哥两人不过为国库追回了一千多万两白银,仅为亏空总额的四分之一。

    但是,退出并不代表着完结。经过此事,明眼人已经看出了康熙对三位阿哥的不满。尤其是太子,因为屡屡做出蠢事,总是无法把握好事情的方向,兼且私心太重,地位已经是芨芨可危。而大阿哥胤褆,其一贯以来精明强干的形象也已经开始逐渐淡出朝堂。尤其是被八阿哥胤禩摆了一道,在那股反弹的风潮之中承受了较多的风言风语,在朝中的敌人也明显增多,虽然实力依旧不小,却也没能获得什么大的发展,只能算是一切如旧而已。而整个事件的最大得益者,正是一开始被群臣视为大阿哥的跟班的八阿哥,胤禩。此人手段高明,处事圆滑,借步登高,实力几乎可称得上是“一蹴而就”。尤其是在整个事件之中他都表现的中规中矩,虽然在不断拉拢各级官员,可由于有大阿哥这棵大树在上面撑着,再加上缩手及时,虽然也留了一些把柄,为康熙所不喜,可比起老大和太子,他依然只是三个人里面最不显眼的那一个。虽然他也因此与大阿哥一伙产生了分歧,不再像以前那样亲密无间,可最重要的是,他得到了最实际的好处……大批官员的好感与各种明里暗里的支持。毕竟,别人的势力哪比得上自己的好?当跟班当的再好,也没有自己当老大舒服不是?

    而就在三个阿哥在北京带着文武百官闹腾来闹腾去的时候。远在安徽,四阿哥胤禛也遇到了不小的麻烦,这些麻烦的起因,就是因为这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