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09章 礼物有着落了(第2/3页)  拣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ellsbo!”

    此时,安德森先生口中迸出一个单词,目光流动之间充满了兴趣。

    “什么意思?”单词王观倒是听清楚了,却不明白具体的含意,只好看向余味,希望他能够给个解释。

    “伊来斯波!”

    余味随之解释起来,不要忘记了,他可是专门研究海外瓷器的,对于这件东西的来历,或者说看到纹饰之后,也多少有些了解情况:“据我所知,在靠近哥德堡的荷兰岛上有一个伊来斯波庄园,或许这个杯子就是那个庄园主当年特意派人到中国定制的日常用具。”

    “没错,就是这样。”

    这个时候,拍卖师开始介绍东西的来历,余味一边聆听,一边点头道:“确实是那个庄园主在清代乾隆年间,专门到中国定做的东西。应该也算是广彩……”

    尽管清代初期实际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是海外贸易却没有完全堵死,在广州还留下通商的口岸,所以贸易十分繁茂。在那个时期,几乎每天都有外国商人到广州采购大量的丝绸、瓷器、茶叶。同时为了满足外国贵族高人一等的特权,自然有人接下了定制瓷的买卖。

    不过由于定制瓷器的人太多了,为了节省时间,一些商人干脆在瓷都做好了各种素坯,然后拉到广州,让定制的人选好坯胎,再请匠人加工描金添彩。这就是广州织金彩瓷的雏形,然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最终形成了新的品牌。

    不管怎么说,东西不仅是年代够老,本身又夹带了东西方风情,十分符合大众的审美观。所以在这个时候,拍卖的价格肯定是节节攀升。

    本来王观还打算举牌的,但是看到方明升和余味出手了,就没凑这个热闹。事实证明他没出手是对的,以方明升的身家,只要真心想买一件东西,没有理由买不到。所以经过一场激烈竞争,方明升最终力压群雄,把东西拍了下来。

    看到一个中国人笑到最后,一帮外国人却是没有什么特别反应。毕竟近些年来,中国藏家的足迹遍布世界,大大小小的拍卖场都有他们的身影,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

    倒是方明升,拍下东西之后,脸上露出了笑容,轻声道:“拜访希尔先生的礼物有了。”

    “嗯。”

    王观一怔,随之有些恍然,隐约觉得这个希尔先生,应该就是方明升在英国的朋友了,也就是那个遗忘宝库密码的倒霉蛋……

    与此同时,在王观沉吟之中,下一次东西闪亮登场,正是清仿哥窑贯耳尊。东西呈长颈鼓腹立足,肩饰双贯耳,高圈足外撇。器型高大、沉稳,修长挺拔,饱满端庄。

    周体施灰白色开片大小不一的仿哥釉,釉色肥厚滋润,光莹匀滑,器表开片因深浅不一故有金丝铁线之称,特征明显,古意盎然。

    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以金丝铁线,紫口铁足的烧造特征而闻名于世。同时又因为烧造年代和烧造产地的不确定性,而成为陶瓷史上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由于其中的神秘性,以及东西的稀少程度,哥窑向来是历代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

    到了清代,哥窑珍品十分稀缺,只有极少部分流传下来,根本满足不了帝王大臣的需求,所以仿制品自然应运而生。

    有文献资料记载,清代仿制宋瓷的烧制大多是从雍正开始,而且仿制得非常成功。一种是黑色胎骨,釉色主要仿制传世哥釉瓷,其具有紫口铁足,金丝铁线的特征。另一种为白胎,用涂酱釉边的方法来代替紫口铁足,艺术效果稍微有点儿逊色。

    现在工作人员呈献出来的贯耳尊,就是白胎仿哥窑,大片小片的裂纹,十分古拙自然,充满了别具一格的韵味。

    对于这样的东西,不仅是安德森先生、保罗先生兴致勃勃,就是余味也摩拳擦掌,轻声提醒道:“东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