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31章 不排除是仿作(第2/3页)  拣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后赤壁赋?”

    田老微微一怔,多多少少也有几分意外,不过很快就释然了。毕竟他本身也曾经把两篇赤壁赋合在一起书写,更不用说有赵孟頫、祝允明、董其昌这些事例在前,可见二合一的情况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同一时刻,有人赞道:“这字,写得挺好的呀。”

    既然是书画协会,肯定有人研究书法,他们看了一眼,就觉得长卷字体布局疏密有致,墨迹浓淡相间,首先第一印象就很好。接着再深入研究的时候,一些人顿时皱起了眉头。

    不是觉得不好,而是……太好了。

    “高手,绝对是高手。”

    片刻之后,一个老人有些激动的叹道:“这些字的笔法丰润,字体结构舒展,横轻竖重,深得苏东坡书法的精髓。”

    这个老人的评点,就是苏东坡书法较为明显的特点了。北宋苏黄米蔡四大名家,苏东坡用笔重按;黄庭坚用笔轻慢;米芾用笔快速;蔡襄则喜用涩笔书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显著风格,恰好这个老人就是学习苏东坡行书的,对于苏东坡的字体非常了解,也知道临摹仿写的难度,所以看见有人写得这么逼真,肯定忍不住感叹起来。

    “没错,太像了。”

    旁边有人附和起来:“就算是大字书,笔法却自然不拘,多带行书笔意。这与东坡居士不强调书法严谨法度的风格如出一辙。”

    由于字卷太长了,正好每人看一段。有人看开头,有人看中间,自然有人注意到卷尾。就有这时,有人表情古怪道:“不仅是书法风格相近,连笔款也是东坡居士。”

    “什么?”

    许多人吃了一惊,连忙涌到了卷尾观看起来。

    “不仅是落款,还有东坡居士本人,包括黄山谷、朱熹等人在内的跋尾。”适时又有人开口提醒起来,他的表情也十分复杂,那是一种夹带了惊喜、茫然、迷惑、怀疑的情绪。

    “真的?”

    这个时候,许多人才注意到在赤壁赋正文之后,还有一篇篇跋文。每篇跋文的字迹不同,显然是出自不同人的手笔。

    田老一眼扫视而过,也有了初步的判断,勉强忍耐兴奋翻腾的激动心情,立即回头问道:“王观,这是怎么回事?”

    “什么怎么回事?”王观明知故问,一脸轻松和煦的笑容。

    “少装糊涂。”

    田老笑骂一句,继续追问道:“东西哪来的?是不是东坡居士的真迹?”

    “才骗到手的东西。”

    王观笑容可掬道:“至少是真是假,这不是想请田老帮忙掌眼吗。”

    “没一句实话……”

    有时候的就这样,说真话却没人相信。田老瞪了王观一眼,有几分埋怨之色。不过他也没空和王观计较了,立即挥手让其他人退开几步,然后再叫人去房间把他的装备拿来。

    “田兄,东西是真的吗?”

    与此同时,刑老和纪老等人也意识到这幅长卷的重要意义了,每个人都十分激动、兴奋,眼中充满了期盼的光芒。

    苏东坡前后赤壁赋长卷,如果能够证实是真迹,那么肯定是国宝级别的珍贵文物,地位与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的黄州寒食帖相当,说不定还能更胜一筹。毕竟寒食帖只是诗二首,这幅长卷却是两篇赤壁赋啊,单纯从字数来说,就压住寒食帖一头。

    当然,文字数量肯定不能代表作品的质量。毕竟书圣王羲之的真迹手稿,大多数是一些平常的问候用语,简短的十几二十个字而已,却堪称稀世珍宝。由此可见,决定作品质量的,从来不是字数,而是字体的品质,以及附加价值。

    所谓的附加价值,自然是指长卷中的各种名人跋文,以及流传过程中经历的奇闻趣事,还有作品本身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