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6章 诸葛笔(第2/3页)  拣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笔一样出众。当时的宣笔名噪一时,北宋时期的名臣欧阳修、梅尧臣、叶梦得等人,都曾经赞誉过宣笔。这是有史料可查的,绝对假不了。只不过到了元代,宣笔才逐渐衰落,被湖笔取代了。”

    “真的!”

    看见王观说得头头是道,黄父有些信了。

    “当然是真的。”王观说道:“当年的诸葛高,最擅长用动物的毛制笔,其中最有名的品种就是鼠须笔和紫毫笔,每枝笔酬价十金,世人争相抢购,却供不应求。”

    “十金,那岂不是很值钱?”

    这时,黄母也被吸引过来了。

    “十两黄金,那该是多少钱啊。”彭诚也有些咋舌,眼定定的看着王观的笔杆,十分怀疑道:“这东西有这么贵吗?”

    “我说的是专供达官权贵特制笔,不是这种普通类型的笔。”王观笑道:“不要小看古人,他们也是非常精明的,一样知道把商品划分等级,卖给不同阶层的人。”

    “已经八百年了,再普通的东西,现在应该变得很贵吧。”黄母急忙问道,还是比较关心具体的价格。

    “这个不好说。”王观沉吟道:“古代毛笔的收藏,属于比较冷门的项目,除非是遇到喜欢的人,才愿意花大价钱买。”

    “不对吧,这是古董啊,古董也没人要吗?”黄母质疑道。

    “伯母,话不是这样说的。”王观温和笑道:“对于古董收藏,大家的认识可能有一定的误区,总是觉得越古老的东西就越值钱……”

    “没错呀,有什么不对吗?”

    不仅黄母点头,旁边的彭诚他们也纷纷表示赞同。

    “不是不对,而是非常不靠谱。”

    王观摇头,耐心解释道:“其实古董和现在的东西差不多的,在古代的时候值钱,现在肯定值钱。如果古代是破烂,现在一样没有多少人愿意买。说白了。就是要看东西的质量。好的东西肯定是人人都抢着要,其他名人效应、稀少程度等等,只是附加的价值而已。”

    “可是电视上不是经常拿几块破竹简出来,就说是什么国宝国宝的……”黄母不解道:“我也没觉得那东西有多好啊。”

    “那是说在文化价值。”王观笑道:“竹简本身没有多少价值,但是在竹简上记录的文字却具有难以衡量的研究价值……”

    “好了,你别插嘴,整天提钱。你俗不俗。”黄父不耐烦摆手道:“你看小王说得多好,文化价值。毛笔是古代文房四宝之一,化价值吧。”

    “没错。”这个时候。王观真是在奉承了,笑着说道:“你这支笔,对于研究古代宣笔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也就是说。不值钱啰。”黄母有些失望。

    “一两万吧。”王观想了想,微笑道:“我这是保守估计,或许还能更高。”

    “两万?”

    黄父黄母都有些意外,这个价格已经超过他们的心理底线了。

    看出他们不信,王观轻笑道:“伯父伯母,我不是在信口开河,最近几年文房四宝的收藏也逐渐升温了,其中毛笔的收藏也是一种趋势。可惜这支笔只是竹质的,如果是雕刻了文字或图案的木杆、漆杆、瓷杆,价格更是高得不可思议。”

    “比如说在几年前。一个大型拍卖会上有一支明万历竹刻花鸟纹毛笔,估价仅为八万至十二万元,但是最终成交价却达到了九十九万元。”

    王观笑呵呵道:“当然,人家成交价高,也是有原因的。要看质量和工艺、品相等等细节综合衡量。才有那么高的价格。可是,你这支笔,只是竹质的笔管,上面没有刻款,没有图案,就是普通的毛笔。如果不是能从笔锋工艺特点鉴别出是诸葛笔。恐怕也值不了两万。”

    “小王,你别误会。我们不是觉得钱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