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1章 嬴政荆轲转圈圈(第1/2页)  大秦的那些事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王一听说李牧要投靠大秦,顿时慌了神。根本不加查证,赵王就相信了这条消息。原因只有一个,换作赵王本人和李牧的位置互换,赵王也要投靠大秦才是出路啊,所以,李牧要投靠大秦这件事一定是真的,因为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都一定会那么干,李牧也一定会那样干。

    这就是他们说的那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赵王立即派自己的亲戚赵葱去取代李牧的大将军职位,罢~免李(这尼玛也要屏蔽?)牧的军权。

    谁知道,赵葱屁颠屁颠的跑过去想和李牧搞交接,人家李牧根本不鸟他。一句话就把赵葱顶了回去。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这倒不是李牧贪念权力,而是李牧知道,在现在秦军围困的情况下,把军权一旦交给赵葱,赵国就完了,赵国的老百姓也就跟着完了。李牧想要对得起他的“武安君”的称号。

    李牧拒不配合和赵葱搞交接,消息传到了赵王的耳朵里,更坐实了李牧想要投靠大秦的消息。赵王气急败坏,眼睛变的血红。

    “好你个李牧,老子待你不薄,赵国待你不薄,你居然想要背叛老子,你是不想活了?真当老子拿你没办法了?”赵王恨恨的说道。

    以前我们也就曾经说过,那毕竟还是一个注重王权的年代。只要是王说出来的话,那就是没有错的说法,一切都是对的。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李牧的一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还是抗不过“君要臣死”这句话。

    纵然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也经不住自己人在背后捅刀子。没多久,李牧就被赵王设下圈套被抓获,并且当即判处了死刑,立即执行!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就这样悲催的被终结了生命。李牧指挥的战役中,数次重创敌军,而未曾尝败。特别是在抵抗匈奴,也就是打内蒙那边的外国人的战役中屡建奇功。

    李牧曾经指挥的破匈奴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之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让蒙古达子吃尽了苦头。就算是当时欧洲的骑兵来到李牧的面前也一样要被杀的屁滚尿流。

    而使用离间计搞死他的对手王翦,同样是属于”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至此,“战国四大名将”只剩下一根独苗,秦将王翦大将军。

    “战国四大名将”,战神白起大将军位居首位,然后是王翦c廉颇c和这个李牧。

    白起和王翦属于秦将,而廉颇和李牧都属于赵将。所以,赵国其实在军事上也是很有实力的,四大名将他也和秦国一样占据了两个席位。

    只是,在赵国的两个名将都没有被充分的施展自己的军事才华,最终都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结局。但是,他们在军事上过人的天赋技能,依然流传于后世。

    自古做名将的,或者说武将世家都没有一个好的结局。或者说不能得到善终。

    有人说,做一名名将制造的杀孽实在太多,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而世间自有因果轮回,所以,武将世家最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而另一种说法,就是武将掌握着军权,武将手中的力量足以对领导者的王位形成威胁。在战争时代需要武将去浴血沙场c开疆扩土,而在和平时期,武将都是被政治家收拾的对象。

    武将可以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却无法在官场上和政治家们玩心机c耍手段,最终一个个都在官场上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样的例子在后世的历史中,很容易就找到典型。

    就现在这个年代而言,你看看战神白起哥的结局?你看看廉颇的结局?你看看李牧的结局?王翦算是武将之中的一个武力值和情商值都很高的异类,相比而言,王翦的结局还算好的。也许也是因为历史上对王翦的死因不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