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章 五牛开道进巴蜀(第1/3页)  大秦的那些事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秦国攻打韩国之前,公元前316年。张仪主张攻打韩国,和魏国和楚国结盟,然后从东西面进军周国国都,以声讨周国君主的名义迫使其交出历代传国之宝:九鼎。

    得到九鼎以后,就象征着获得了至高无上的王权。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创帝王基业。

    但是秦国将军司马错却完全不同意张仪的观点,希望惠文王先攻打西边的蜀国。上一次合纵军攻打秦国的时候,被义渠偷袭的教训还不够么?

    当时巴国和蜀国正在发生战乱,正是进军的好时机。今四川号称“巴蜀之国”,在那个时代,巴蜀是两个国家,巴国和蜀国的领地大部分都在今四川境内,所以后来四川才称为“巴蜀之国”。

    司马错提出,目前秦国的实力还不具备成就帝王的条件,应该从易处下手,占据蜀国的丰富的资源,提升自身的国力才是王道。况且,攻打韩国有诸多不确定因素,魏国和楚国真的会同意结盟?结盟以后是否又是真心?还有挟天子的恶名,势必会导致合纵的再一次发生。

    最终,可能是义渠的偷袭让惠文王心生芥蒂,也可能是司马错说的的确有道理,惠文王同意司马错带兵先攻打西面的蜀国。

    蜀国文明起自于岷江上游的冉族和羌族兴起。其都城在今成都一带。本来蜀国窝居在我今四川盆地,只和秦岭外的苴(cha2)国以及西南的巴国接壤,因为有秦岭山脉阻挡,外敌根本无法带领大军来侵袭。

    川内就只有巴国c蜀国两个国家,还有和蜀国相邻的苴国。苴国又和秦国接壤。蜀国一直在这个圈子里以老大自居。巴国又和楚国接壤,经常和楚国爆发战争。因为秦国根本没有通往巴蜀的道路,所以秦国的大军想要攻打蜀国那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要攻打蜀国,就必须通过苴国,然后翻越秦岭才能到达蜀国。

    而这个时候,苴国到蜀国之间是没有可以供大军通过的道路的。

    但是张仪想了一计,他派人用石头打造了五头石牛,然后将黄金镶在了牛屁股上,让他的儿子张若将这五头石牛送给了苴国。苴国老大自然很开心,便许诺愿意帮助秦国,让秦国从自己的国家经过,以方便秦国去攻打蜀国。

    张若又派人告诉蜀国,向蜀国的人们大事宣传说苴国与秦国已经结盟,并且秦国还送给了苴国五头石头牛。秦国的这五头石牛那可不是一般的石牛,这是秦国特有的石头打造出来的,而且这五头石牛都是神牛,晚上会跑出去吃草,吃饱了以后拉的却不是屎,拉出来的全是黄金。

    这消息传到了蜀国老大杜芦的耳朵里。这还了得。你小小苴国居然敢不听本大哥的话,还敢和秦国结盟,你还敢要那五头拉黄金的神牛。这样的神物岂能是你苴国小子能拥有的?

    于是蜀王杜芦不顾群臣反对,调集大批人力物力限期开凿出蜀国去巴国的道路,以方便蜀国大军能快速的出击去收拾这个不听话的苴国,然后抢回那五头神牛。

    在蜀王的努力之下,于是天鉴变通途。虽然杜芦是个二货,但是却也是因为他才有了有名的蜀国栈道。这是一项高难度的道路建设工程,却在他手中完成了,看来,他修路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张若一直在苴国看着蜀国修通了到苴国的道路,并且率兵开始攻打苴国以后,苴国老大慌忙叫张若回秦国请求秦国的救援。张若回到秦国后,向秦惠文王汇报,现在攻打蜀国的机会已经来了。

    同一年秋天,惠文王以司马错为大将军和张仪一起率领浩浩荡荡的秦军向我大四川盆地袭来。

    大军行军到苴国,苴国还在翘首以待,等待着秦军来救,让秦军去攻打蜀国,以便报了苴国和蜀国的仇。于是,苴国大开城门,秦军从石牛道进入苴国,从蜀王修建的那条道路上直奔蜀国而去。与蜀国军队在葭(jia2)荫(今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