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章 楚庄王问鼎中原(第1/3页)  大秦的那些事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公元前636年,秦太子瑩(yg1)登上秦国王座,他叫秦康公。

    秦康公执政第一年八月份,晋襄公去世后,晋国的大臣赵盾主张废掉太子夷皋(ga一1),另立晋襄公的弟弟雍为王。

    雍当时住在秦国。于是赵盾便派人来到秦国接雍回国。于是秦康公便派兵护送雍回到晋国,并想协助他登上王位。但是在晋襄公的老婆的压力下,赵盾中途变卦不敢支持雍再去争夺王位,还是支持了晋太子夷皋即位,他就是晋灵公。

    赵盾变卦后,背信弃义,反而派兵在令狐(今山西临猗县)伏击护送他回国的秦军,秦军大败。这场战争,史称“令狐之役”。

    这种背信弃义,让人寒心,于是晋国大臣随会离开了晋国来投奔秦国。秦康公重用随会。

    第二年,秦康公派兵再次攻打晋国,夺取晋国的武城,报了“令狐之役”的仇。

    秦康公执政第四年,晋军攻击秦国,取得了少梁。

    第六年,秦康公在原晋国大臣随会的帮助下,再次派兵攻打晋国。两军交战于河曲(今陕西c山西c内蒙古三省交界处)。秦军大胜。因为有了随会的存在,秦军袭击晋军屡屡得手。

    晋国把随会作为心腹大患,赵盾于是派晋国一个魏将军假装反叛,来和随会合谋。随会中计,被迫又回到晋国。

    秦康公在位十二年后去世,他的儿子共公继位。

    秦共公继位第二年,晋国大臣赵穿杀掉了晋国国君晋灵公。晋国的老大被手下干掉了。

    秦共公执政第三年的时候,楚国已经变的非常强大。当时楚国国君正是楚庄王。楚庄王可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他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中华尚武第一人。

    这一年,楚庄王亲自率领大军挥师北上,攻打陆浑之戎(散居在黄河南c熊耳山北面的少数民族。),将军队驻扎在洛河附近。这里是周王都城附近了。

    周定王吓的不轻,于是派大臣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楚庄王在接待王孙满的时候,饶有兴致的问王孙满:“早就听说周王有在上古时代便传下来的九只神鼎,但是一直无缘从来没有亲眼见过。不知道你是否可以给我讲讲这九只鼎是什么样子的啊,有多大?什么尺寸?有多重啊?”

    这九鼎相传是当初夏禹所铸,象征着九州。夏c商c周都奉为传国重宝,是天子权力的标志。楚庄王问九鼎,意思就非常明显了。

    这便是“问鼎”一词的由来。

    秦共公在位只干了五年就去世了。他的儿子秦桓公继位。这一年是公元前604年。

    秦桓公执政第三年,晋国和白狄一起攻打秦国,抓获了秦国的间谍,在街上将其斩首。

    秦桓公第十年,公元前597年春。楚庄王亲自统率楚国精锐北伐。这是楚国这些年来发动的规模最大c气势最宏伟c攻势最猛的一次进军。不久就把郑国团团围住。

    围困战长达三个月之久,楚军终于占领郑国,郑襄公向楚军求和,楚军同意了,只后退了三十里。然后不久和晋军大战,楚庄王大胜。楚军大破晋军,楚庄王终于应验了曾经有人对他的一句评语:“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

    从此楚庄王称霸,成为各个诸侯的盟主。名副其实的楚霸王,“春秋五霸”之一。

    秦桓公第二十四年,晋国晋历公继位,和秦桓公商定以河为界订立盟约。盟约刚签完不久,秦桓公便背弃盟约,和翟国一起打算袭击晋国。

    由于秦国的背信弃义,各诸侯国都纷纷倒向晋国。两年后,晋国率领各路诸侯联合攻击秦国,双方交战于今陕西泾阳县,秦军大败。晋军以及各诸侯联军渡过泾河一直追击到侯丽(今陕西礼泉县)才退兵。

    秦国此战元气大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