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 周赧王之子(第1/2页)  重生项羽之破釜沉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周赧王姬延(约前316年-前256年在位),姬姓,名延,亦称王赧(nǎn),周慎靓王之子,东周第25位君主,也是东周最后一位君主,公元前315-前256年在位,共59年。

    姬延在位期间,周王室已经十分衰弱,他所统治的地盘只有三四十座城池,3万多人口。还分成“东周国”和“西周国”,两部分由东周公和西周公分治,姬延居于“西周”(即王城)。当时秦国已攻占了韩国c魏国c赵国的很多地方,眼看下一步就要收拾周朝。姬延在忧心忡忡中度日。这时,楚国想抑制秦国势力的扩展,派使者请姬延以天子名义,号令各国协力攻秦。姬延大喜,命令西周公签丁凑起了一支五六千人的军队,可是缺少武器c粮饷。姬延向境内的富户筹借军资,付给他们借券,答应周军班师之日以战利品偿还。

    公元前256年,姬延准备就绪,任命西周公为大将,率领五千军队伐秦,并约六国诸侯到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南)会合,一起出击。不料,除了楚c燕两国派了些兵来以外,其他四国的兵马都失约不来,在伊阙的总兵力不过几万,远不是几十万秦兵的对手。结果,等了3个月仍不见其他四国的兵马到来,士气涣散,西周公只好带着自己的人马无功而回。

    “西周”的富户见周军回来,纷纷持借券向姬延讨债。他们从早到晚聚集在宫门外,喧哗不止,声音直传入内宫。姬延愧悔不及,又无可奈何,只好躲到宫后的一个高台上避债。周朝人将这个高台称为“逃责台”(即逃债台)。此后,秦军不肯罢休,攻下韩国的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c负黍(今河南省登封县西南)后,直扑东周王城。西周君跑到秦国,叩头认罪,把全部三十六邑c三万人口都献给秦昭襄王。秦国接受西周君所献的人口c土地,便放其回到西周。

    同年,周赧王郁愤而终,国权已为西周公与东周公把持,西周公据洛阳,东周公据巩邑。其后不久,西周文公姬咎逝世,西周一地的民众就纷纷向东方逃亡。秦国于是轻易地收取九鼎和其他珍宝,并且未立新王,东周灭亡,同时宣告着历时八百年的周王朝走向终结。

    姬延死后谥号为赧王。姬延诸子四散流落,除太子姬坛为秦昭襄王所杀,时周人饱受秦国压迫,秦王欲杀尽周室近支后裔,时王太子已卒,司徒申公为保王室血脉,秘密将赧王庶四子送与晋侯后裔阎闵抚育,名为姬皝。

    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c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举兵反秦。姬皝欲重振王室,召集族人,族中之人不信其为先王裔遗,所以无奈放弃了起事。

    秦二世三年六月,秦将章邯以“清君侧”为名率领二十多万秦军起义反秦,由此葬送了秦朝最后一支主力,秦朝再也无力压制关东。

    秦二世三年七月,楚国上将军项羽令其部下将军韩信率领红巾军六万,从太行第一径轵道关向西攻秦。红巾军打算沁水河谷进入河东郡,再从蒲津渡过黄河,从临晋津渡遇过关中北洛水进入咸阳。

    天下大势已经非常名朗,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等红巾军兵临城下之时,端氏县令即率众举城投降。端氏县是沁河流域最大的县。该县东以巍山为依,西有榼山为屏,从北至南是千年流淌的沁河水。这里自古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商贸繁荣,交通发达,被称为沁东地区的旱码头,名震三晋。春秋时期韩c赵c魏三家分晋,曾迁晋君于端氏。从此晋候一脉便改姓阎,在端氏繁衍生息。

    端氏投降当日,姬皝请托端氏县令拜见韩信。

    “在下周赧王庶四子姬皝,拜见韩将军。”姬皝抱拳作揖下拜。

    “不敢,不敢,姬氏即为天子八百年,威望深入人心,韩某受之有愧。”韩信赶紧扶起姬皝。

    “不知阁下来此,所谓何事?”韩信试探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