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锅底山(第1/2页)  凤鸣于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溪桥过去,机耕道转向南边,通向谢家湾。而五圣宫这时候已经到了。赵小莲跟赵大柱告别,背着谢飞回家,而赵默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从赵大柱背上下来了,这时候将跟着赵大柱一起,攀登眼前二十多米高的台地。

    溪桥转向西北方向,就是攀登五圣宫台地的大路。其实在溪桥过去几米的机耕道那边,还有机耕道的分支,可以转着台地延伸到台地上面,全程大概在二百米左右。只是那边要绕路,所以台地东边这条斜斜上去的攀登之路,便成了人员出入的主路。这条路后来在学校的多次建设之后,被堵死了,原来的路上栽满了树。但在当时,这却是进出五圣宫除了机耕道之外的绝对主路。因为路上去进入台地的路口,正好对着当时五圣宫的正大门。

    台地的坡度比较大,有八十多度。但因为从溪桥开始到台地顶上之间,有着十多米的水平距离,所以这条斜斜上去的山路,坡度也就降到了不足六十度。再加上路修得比较宽,大概有米多的样子,倒也不算险峻,走上去如履平地。这对于从小生活在山中的赵默然来说,没有任何考验。至少这条路比姥姥家对面上山那条路好走多了。

    一走上台地,视野就空旷起来。五圣宫用堪舆家的说法,这个台地跟后面的灰包山组合起来,就像一只乌龟,而当时的学校就坐落在脑袋靠后接近脖子的位置。脑袋顶上,是相对比较宽阔的坝子,被建成了一个操场。其实整个台地就是整块石头构成,操场就建在石头上。解放初的时候,这里还不是操场,但也是比较平整的。据说当时大西南剿匪的时候,抓住了若干匪徒,就是在五圣宫操场的位置进行公审的,公审完毕就拖到后面的灰包山上枪毙了。再加上五圣宫又是古庙,所以当学校里人少的时候,留校的人在这里还是很害怕的。不过赵默然到五圣宫的这一天,风和日丽,一派光明正大,他又没有听过这些故事,一点也不害怕。至于赵大柱,那是曾经上过战场的退伍老兵,就更加不用说了。

    篮球场在台地的中间部位,靠南边是五圣宫的厕所,北边则是空地。所以五圣宫上厕所是比较远的,尤其对于赵默然来说,就算没有听过那些故事,晚上的时候天太黑,也是不敢一个人上厕所的。还记得小时候每次上厕所,都要跑到正在上自习的三哥教室里,让三哥带自己去。

    从台地的入口穿过操场,就可以直通五圣宫的大门。当时的学校不大,加上大殿只有两进院子。并且外面这进院子明显有两期工程的痕迹。东面和北面的房子比较老,大概是夯土建筑的结构。而南面的房子则是砖瓦结构。赵大柱被安排在砖瓦建筑的宿舍里。这样的宿舍只有两间,分别在两间教室的中间和最西边。赵大柱就被安排在中间这间宿舍。两边的教室,正好是学校里安排给他的两个初一班,由他来教数学,他还担任东边教室里二班的班主任。

    赵默然小时候就曾经被母亲带到她的学校里,所以对于学校的环境并不陌生。他知道在学校里会有一些老师,还有很多学生,所以到了五圣宫,他忽然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不过因为还在过年,这时候的学校比较冷清。赵默然同样知道,这时候是学生放假了。而这对于赵默然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一个人在学校里随便玩。

    这时候的五圣宫相比于后来多次扩建的五圣宫还比较小,但相比于赵默然此前跟母亲呆的学校来说,不但比较宽阔,而且地势比较平,可以尽情玩耍。

    赵默然小时候呆过的母亲教书时的学校,都是眼前就有高山的。相比于那些山来说,灰包山正应了其山名,只是一个“灰包”而已,在赵默然眼里那都不叫山。但五圣宫只是四面距离山都比较远,并不是没有山。让赵默然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西边那座高山。山顶上仿佛一口铁锅倒扣在上面。后来赵默然知道那座山正好就叫“锅底山”,有时候也有人叫她“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