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拓展阅读4:(第1/2页)  重铸南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金凤山纪行

    (电视纪录片脚本)

    高原风轻

    游了一峰又一峰,七十二峰到祝融

    祝融峰峰几千秋,山自春风水自流

    远观东南三千界,近看西北八百州

    万里长江瓢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祝融美景观不尽,天心有幸再来游

    金凤山,她没有名山大川的名气,也没有奇山秀水的神奇。可那雄壮巍峨、一揽众山的气势,古老神密、考证有据的传说;远近闻名的“金凤晓钟”,风光旖旎的田园民居,深深吸引着一批批游客。

    而我,却每每游出另一种情感。因为这里是我的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金凤山田园

    这里不是典型的侗族民居,也不是时髦的现代都市。她古朴中透着现代,木屋里夹着砖房。绿树衬托着青山,房屋点缀着梯田;房在林里,树在屋间;炊烟从树缝中升起,鸟雀在屋宇间嬉戏;牛马悠闲,鸡犬自在。还有那快乐的牧童,挂在枝头的果子。

    这就是我的家,这里有我的思念,我的伙伴,我的童年。

    记不清世外桃源的模样,仿佛这就是梦中的那片乐园。

    我留恋家乡的青山绿水,我喜欢这人与自然的合谐统一。

    金凤山古韵

    金凤山,因“双凤斗龙”的传说而得名。那是一段古代侗族姑娘金凤、银凤勇斗恶龙、坐化成山的动人故事。也因其古老的传说、秀美的景色、盛极一时的古寺庙及寺中一穿山荡谷、远近皆闻的巨钟而闻名,其“金凤晓钟”的神妙,有清初合肥诗人辜宽咏“金凤晓钟”为证:

    呼吸能将帝座通,遥天一击下疏桐

    山城未落三更月,林樾先传四野风

    岂是啼鸟催晓梦,争如清鹤啸长空

    蛮荒已奏文明世,不比寻常说梵宫

    至于金凤山寺,约建于宋末元初,中兴于明季,全盛于清朝。

    相传明洪武初年,云南一王姓官佐进京袭官路过此地,被其秀丽景色所深深吸引,不久即被贩归田,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乃弃官净发,结庐为庵,后因神仙点化,与其徒双双坐化成仙,留下:

    “岚峰顶上庚真观,清净名山成两禅”的偈语。

    自此直至清朝末年,山上寺庙陆续兴建,峦腰峰顶,鳞次栉比,古木掩映,翘角飞檐。真乃

    “此庵幽美天柱首,何人不起金山情”。

    加之悬于峭壁的岩菩萨,阴森神密的石棺材……。只可惜“破四旧”“文革”两场悲惨浩劫,山寺灯灭香消,殿宇倾圮,“金凤晓钟”成了“大炼钢铁”的产物,寺庙也变成了一片废墟。

    这一切,唯有两株参天的古木及部分木刻石雕、残碑断瓦可以作证。最能证明的,还有乾隆游江南到金凤山时,刻于石碑遗诗一首:

    游了一峰又一峰,七十二刻到祝融

    祝融峰峰几千秋,山自春风水自流

    远观东南三千界,近看西北八百州

    万里长江瓢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祝融美景观不尽,天心有幸再来游

    所幸历史终究过去,金凤山现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佛教活动场所。至此,许多善男信女自发地出力捐资重修庙宇,青灯重燃,目前已建成了东岳殿、南岳殿、壁画等。力争以新的面貌再现辉煌。

    金凤山庙会

    如今,集自然风光、古老传说、佛教圣地为一体的金凤山,在地方旅游上已小有名气。特别是重修庙宇以来,香火旺盛,神名远播,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墨客、烧香还愿者,终年络绎不绝。每年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八月十五、九月十九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