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章 七步成诗(第1/2页)  赵宋之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的形状,在他的心里谋划着,就怕他什么都不说,一旦他有辩解,他就有能陷害他的机会。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说的好,说的妙,可事实真的如永安王所说吗?你能拿出什么证据来,可笑。而苏澈谋反的证据可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况且苏澈他一个礼部尚书,一届文官有什么能力,启禀王上,微臣以为,苏澈的幕后一定有另有主使。”

    另一位官人,上前说到:“启禀王上,臣以为能让苏澈如此目中无人,而且可以作为他的后盾的与苏澈有关的就是”

    这时王椅上的赵秀王永来一波威严的气势,“说,继续说下去。”

    “就是永安王。”

    这时太子赵天放,走向前来,“大人,可有证据。没有证据可不要污蔑永安王,否则必将承受冒犯王族之罪。”

    “微臣拥有苏澈家下人苏旺的认罪证书,其中指出苏澈作为永安王的岳父大人,二者来往密切,时常深夜聚会,这是苏旺的认罪书,请王上过目。”

    刘公公接过罪书承给了赵秀王,赵秀王看过之后,也听不出他言语中的情绪,说到“永安王,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太子见到大事已成,为了表现出他那一副正人君子,谦卑的样子,对着永安王说到:“王弟,你有什么就都说了吧,说不定父王会对你从轻发落的。”

    苏幻儿也知道在场的众人,微逼永安王,她知道是自己连累了永安王,她知道不能这样下去,她在怎么不喜欢,瞧不起她这个夫婿,可是也不能因为自己的关系害了他。

    “王上,此事与永安王无关,一切罪责”

    “哈哈哈,”永安王赵天荡踱着步子,笑着走了一步,接着又走了一步,开口吟道“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吟完诗赵天荡刚好走了七步。

    “本自己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殿中的众人都在回味着其中的赵天荡的一诗。

    对于这首诗大家都是没有听过,不用想就知道这首诗出自于永安王之口,大家都没有想到,永安王有此文采,可以七步成诗,诗中之意,不言而喻。

    苏幻儿看着面前的永安王,很是震惊,王椅之上的赵秀王也是口中吟着“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此诗一出,虽然大家都很感叹永安王的文采,但是也都明白其诗中之意,感触最深的就是那个感动到要在群臣面前痛哭的太子。可是在他眼中刚刚闪过了一丝凶光却是逃不开赵天荡的眼睛。

    赵天荡只能暗暗记下,因为他现在还有别的事情要先解决。

    “大人,你是掌管天牢的直属官员,天牢三十六酷刑,想必没有人比你更了解吧!一进天牢,九死一生,自我赵国建立以来,由先祖皇帝建立,用来关押谋逆叛国,大奸大恶之人。”

    “那我请问,苏澈苏大人身为礼部上书,究竟犯了什么的法,只是因为你们的那几份屈打成招的罪书,恐怕就是大人你天牢里走一圈,你也认罪了吧!”

    “你苏澈他身为礼部上书却越礼行权,藐视皇威,此一罪,勾结外国,意图谋逆,此二罪。一罪就应该在天牢走上一遭,二罪相加,千刀万剐,罪连九族。”

    “好个二罪,那我敢问大人,苏澈苏大人身居何职?”

    “礼部上书。”

    “好,王丞相,我敢问礼部上书所管何事?”

    “咳咳,礼部上书掌管国家大小礼法,礼典。”

    “好,有劳王丞相,我赵国自先祖皇帝,曾有言: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我赵国多年来,以礼服众,上下之众,皆知礼义廉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