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章 英雄相惜(第1/3页)  宋朝之裂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杨臣刚与石英豪来到亭台下面,石英豪道:“贤弟在为兄家住得可习惯?”

    杨臣刚道:“还好,要不是石老伯收留,兄弟我就要睡在荒山野林了,感恩之至。”

    石英豪道:“贤弟客气了。”

    杨臣刚道:“兄弟看见大哥家中客厅有长剑,有弓弩,敢问是何人使用呀?”

    石英豪道:“那是祖上传下来的,先祖文武兼备,只可惜我大宋朝重文这轻武,武器都成了摆设。”

    杨臣刚道:“虽然我是外邦人士,但是先祖曾经也是中原人士,中原乃我故土也。据我所对大宋的了解,君王都是仁慈之辈,爱民之心,日月可鉴,朝中也多有贤能之士,言路开放,言论何其自由也,大宋禁军不下百万,商业发达,国库充裕,却落得个积贫积弱的局面,真是可悲呀。”

    石英豪道:“原因何在呢?”

    杨臣刚道:“冗官、冗兵、冗费。当初太祖为了防止唐末藩镇割据的发生,加强中央集权,削弱管制权力,采用一职多官的模式,每年又通过科举制于恩荫赏赐的方法大量授予官职,导致了政府机构人员庞大,一个政令的发出,需要经过多人之手,行政效率低下,可想而知,这就是冗官。”

    石英豪眼中放起光来,挺直了腰杆道:“冗兵呢?”

    杨臣刚道:“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实行‘更戍法’,兵不识将,将不知兵,将领有统兵之权而无调兵职权,枢密院有调兵职权却无统兵之权,实践的磨合,不可能如臂使指,就算大宋军队战斗力再强,敌军即将杀过来,军队却不能立即主动出击,要等知府、知州上报朝廷之后,枢密院上报皇帝,皇帝再批准调兵,等兵符印信送到后,最佳战绩已经错过,怎么能打胜仗?精壮之士都编入禁军,禁军拱卫京师,镇压农民起义,而湘军(边防军)数量及质量都不及禁军,与西夏、辽国作战,战斗力可想而知。每到饥荒之时,把逃荒的精壮流民编入军队,兵是越来越多,北宋初年军队只有二十多万,到了仁宗时,军队已经达到了一百四十多万。这就是冗兵。

    石英豪感觉都要坐不住了:“冗费呢?”

    杨臣刚道:“朝廷需要发放的俸禄就多,兵多,朝廷需要发放的军饷与粮食就多,大兴土木,每年给西夏、辽国贡纳大量岁币,天灾人祸又需要朝廷赈灾,由此种种,所需钱粮不少啊,这就是冗费。”

    石英豪目不转睛道:“可有对策?”

    杨臣刚侃侃而谈道:“力行变法。”

    石英豪道:“你可愿意入朝为官,主持变法?”

    杨臣刚吃惊道:“大哥是什么意思,是否可以当官,是否可以变法,大哥说得算?”

    石英豪哈哈大笑道:“大哥是想让你跟大哥一起考进士,入士当官,将来变法强国,当今圣上有变法强国之志,我们算是遇上英主了。”

    杨臣刚道:“可我听说当今圣上体弱多病,变法可不是朝夕之间就可以完成的,秦朝商鞅变法尚且用了二十多年,我等变法至少也需要这么久,皇上可撑得住二十年?”

    石英豪急忙道:“小点声,别被家父听见,你这是在诅咒当今圣上,若被人揭发,是要满门抄斩的。”

    杨臣刚道:“大宋文风敞开,天下才子吟诗作赋,难道不让我说话吗?”

    石英豪道:“贤弟,为兄提醒你,你刚到我大宋,对这里还不是很了解,随便说说不碍事,但是说到有关政见与皇家就要小心了,御史台的谏官们可不是省油的灯,如果被抓住把柄,他们就往死里搞,一群天天吃干饭不干活,专找别人麻烦的家伙。”

    杨臣刚道:“对,谏官虽然职位不高,但被抓着不放,也是很难缠,就算没事,都能被查出事来。大哥,兄弟也并非拉党结派之人,但是,如果没有志同道合的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