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1/2页)  玩古琐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六

    (接上)“雕母钱”又称“祖钱”,是一种新钱发行前精雕的样板钱,呈献给皇帝,让皇帝审阅,皇帝看后满意,就由户部以“雕母”为板制作“母钱”,分发给各个钱局,制作流通货币。所以在古钱币中“雕母”非常稀缺,钱币收藏家都以能拥有一枚“雕母”而自豪。这个老乡拿出来的不是“雕母”,而是一般的流通钱,可以理解,普通人哪能懂得同样是乾隆通宝,里面还有那么多大的区别。老先生看看我,把布包从我手里拿过去递给老乡说:你还收好,是个老东西,我们今天没带那么多钱,回去商量商量再说。老先生说话就是有水平,他只说这个钱是个老的,而不说别的,很婉转。我拿了那个童子军带扣,要二十元,也算买他东西了。(乾隆通宝雕母钱在2014年某拍卖会上估价二十万,成交价三十四万一千元人民币;普通的流通货币乾隆通宝,现在的行情个头大些的在50元至100元之间。)

    在跟着老先生学习的过程中,我认识了几位在本市收藏圈里眼力很好的藏友,我们五六个人,以老先生为主不定期聚会,大家对份子钱到饭店,拿着各自的藏品,互相点评,互相探讨,后来发展到十几个人,这里面有喜欢铜镜的,有喜欢明清瓷器的,有喜欢玉器的,还有喜欢小人书的等等。在聚会中我学了很多东西,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是我在玩古过程中学东西最杂、进步最快的一个阶段。老先生经常在聚会上拿出一些破陶烂瓷让我们看,给我们讲解。多年后在一次下乡收货时,遇到一个老先生讲过的东西,当时老先生给我们看的是个修复过的残器,而这是个完整器,仔细看过后,毫不犹豫的拿下,我又多了一件重量级藏品。写到这非常感慨,非常感谢老先生带我入门,教我知识!

    当时年轻没感到那些古玩知识多么重要,这些年走过来,深深体会到,掌握了这些知识纵然不会发大财,至少不会挨饿。说到这该说说教我的市场实战的老大哥了,前面介绍过他没上几年学,跟亲戚跑市场以后,凭着年轻勤快脑子活,不到十年挣下家业,娶妻生子,在市内繁华地段开个古玩店,不再去外地摆摊。我是跟着老先生逛店认识他,对他在天桥下面市场上孤傲的样子印象深刻。老先生告诉我这个人眼力好,做过大生意,多向他学习。从此我没事就去他店里,开始他只是看着老先生的面子和我打个招呼,冷冷的,没啥话。那时候我做生意挣了几个小钱儿,就买他东西,不懂,胡买,不多花钱,买一次基本不超过二百,买着买着就买熟了,再一个他知道我跟着老先生,等于有熟人介绍,逐渐的熟悉,在买他东西时就告诉我一些辨别真伪的技巧。

    十七

    (接上回)和老大哥熟悉以后,没事就去他店里,看看东西,他店里的东西我随便上手。不看东西就坐他店门口聊天,有一天闲聊时发生了一个偶然事件,和老大哥店隔三、四家,有个新古玩店正在装修,冲击钻哗哗的响,突然屋里传出惨叫,把我们几个聊天的吓一跳,我还在发愣,老大哥起身就往装修那屋跑,不一会儿就抱着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出来,对我们喊:电着了,快打120。一直跑下楼去。装修的店主脸煞白,瞪着俩眼,呆住了。我跟着跑下去,老大哥已经抱着人跑出市场大门。那个市场附近就有个医院, 120很快到了,把人接上车拉去医院。老大哥一头汗,还在呼哧呼哧喘气,快五十岁的人了,不容易。当时我就感到,他救人肯定是出于内心本能,这样的人,不会坏了。就这个偶然事件,使我加深了对老大哥的了解,更加信任的跟着他学古玩。还有个小事也能看出来老大哥的人品。有天下午在他店里玩,他外地来个朋友,邀我去陪客吃饭,晚上白酒啤酒喝了不少,饭后把客人送到宾馆住下,他邀请我去他家喝茶,那是我第一次去他家。这里说一句:玩古玩内行的人绝对不会让陌生人去家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