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第十二章(第1/2页)  玩古琐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九

    箱子打开,胖子像香港电影中黑帮交易那样把箱子转向我们。箱子里摆放着大大小小十多块黄澄澄的印章。当时我坐在桌子的另一端,离的较远,第一感觉是:不得了,大家啊!这么多田黄!起身来到箱子边,这离近一看,不行了,腊石染色加做旧!再扭头看看一脸得意的胖子,回身我又坐回到原处。田黄,出产于福建寿山村的一条小河里,自清代被乾隆皇帝封为“石帝”(石头中的皇帝)起,倍受上至帝王,下至文人骚客的喜爱,黄色,在古代为帝王之色,又出产于福建寿山,隐含“福山寿海”之意,石质软硬适度,是治印佳石。有句话:拥有田黄的人,都是受上天眷顾的人。还有“一克田黄一两金”之说。由于资源已近枯竭,市面上基本见不到,只有在拍卖会上和一些藏家手里才能见到。这些年一些不法商贩把白色腊石染黄,刻成各种形状的印章,再做旧,冒充田黄骗一些想捡漏的人。我有很小一枚田黄印章,是前些年偶然的一个机会得到的(这个故事后面会说到),接触过田黄,对田黄有基本认识。再一个这些东西经常会出现在一些专卖仿品的地摊上。经常逛摊的玩家心里都有数,看看也不说话,只有两个还没入门的新手在那赞叹不已。我看看会长,会长看看那几个老藏友,又看看我,说:都发表发表看法。我们几个不约而同的说:“好东西,真好。”熟悉古玩行的人都知道,有些人东西买错了,他还以为是宝贝,你和他讲东西不对,他和你急。犯不着和那些人较真。所以在古玩市场上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有人拿东西让另一个人看,另一人看了看说好,好东西。这都是应付。也有人找我看东西,关系好的直言相告,不熟悉的也会这样说。起码这样说不得罪人。

    十

    玩古玩的人都想捡漏,这正常,关键是看漏的捡法。玩古这么多年,我的心得是:首先心态要好,不能抱着捡个大漏马上发财的心理;其次要善于学习,拜眼力好的人当老师,和眼力好的藏友交朋友,在不断交流中学知识;第三就是胆量,看个差不多就下手买;第四很重要,机遇,闲暇时经常逛古玩市场,指不定哪个漏就出现了。要是没有基本的眼力和大量的知识贮备,新老不分,真假不懂,就想捡漏,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有位老板,早些年做生意赚了些钱,日子过的很舒坦,在电视上看了几期收藏鉴宝节目,觉得古玩这东西,不光有文化内涵,还能赚钱发财,心里痒痒,就打听到古玩市场,也要像鉴宝节目里的持宝人一样,在地摊上花几百块钱买个值十万二十万的宝贝。过程就不说了,说多了有朋友能猜出来是谁,几年下来,瓶瓶罐罐堆满了地下室,谁劝也不听,他也知道过去买的东西大部分不对,就一个想法:我买这么多明清官窑元青花,里面只要有一个真品,所有的本钱就回来了。要说做生意能发财的人都不是傻瓜,智商都够用,怎么就在这上面执迷不悟,我到现在也想不明白。后来听说,老婆和他离婚了,房子也卖了,租房子住,再后来,没有消息了。这些事情不止咱们本地有,全国各地都有。浙江温州,古玩热的时候,有位企业家,花重金大量收购高古玉器,成立了一家古玉博物馆,08年经济危机,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想把古玉出售变现,没人买,便宜也没人买,问题就出来了,为什么便宜也没人买?我没见过他东西,不敢妄下断言,按常理,便宜的好东西怎能卖不出去?温州人以精明著称,被呼之为中国的犹太人,还是把钱打了水漂。像前面说的那位田黄老兄,要想知道自己的东西是不是真的,很简单,就拿到古玩店或者发到网上的古玩论坛,看看有没有人出价要,就明白了。

    十一

    一件小事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就是这本当年饭后散步时在马路边的地摊上花了五元钱买的小册子,改变了我的生活,甚至是人生。回过头看看,如果没有进入古玩行,现在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