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第五章(第1/2页)  玩古琐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

    提起古玩,很多人都会说水很深,假货满天飞,假货做的和真的一样等等。假货满天飞是确实,但说假货做的和真的一样就值得商榷,拿瓷器来说,明清瓷离现在时间较近,有些工艺还在传承,景德镇有些高手,甚至是大师级别的人,仿明清瓷仿的非常到位,打了很多高手的眼,但这有个前提,就是不计成本。前几年有位记者暗访景德镇高仿瓷作坊,高仿清代官窑瓷一件少三十万拿不下来,买者三十万买走后送到拍卖会上,过百万成交是常事。记者本人也是位瓷器收藏爱好者,他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用传统工艺仿烧官窑瓷器,成本相当高,光烧制成功还不够,这只完成了一半,还要做旧,在新瓷上做出年代久远的沧桑感,还要花很多功夫,整道程序才算完成。成本之高一般人难以想象,再加上暴利,就有了三十万的价格。就这样也不是天衣无缝,还是有破绽留下,还是有人能辩得出真伪。在有些文艺作品和影视剧中,把做伪神化了,艺术高于生活,可以理解。

    二

    当下流通的明清瓷,特别是清代瓷,大部分是传世的,也就是说经过几代人传承下来,如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清代官窑瓷器,还有民间用来陈设观赏、或者实用的瓷器,经过岁月的流逝,或多或少会留下痕迹,而且经过二三百年的放置,瓷胎内的水分会逐步挥发,瓷器会变轻,而新瓷仿得再到位,做旧做得再自然,毕竟没经历过久远的岁月,胎内的水分还在,拿在手中会有死沉的感觉,就是我们行话说的手感不舒服。当然这要上手很多老瓷,感觉才能出来,这也不是百分百准确,还要结合别的方面综合判断。说到这儿想起一个故事,前几年去郑州参加一古玩交流会,举办方搞了个小游戏,就是在一间屋子里放置一百件瓷器,这一百件瓷器里有十件真品,其余九十件是当代仿品,参与活动的藏友在十分钟之内挑出真品,真品准确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者,举办方有各种奖励。同行的朋友撺掇我也进去试试,那时我才开始学老窑瓷,菜鸟一个,推脱不去,站外面看热闹(里面只有参加测试的人能进,且只准进一个人),当时印象深刻的是一河北藏友准确率达到百分之八十,让我羡慕的不能行。举办方一位经理和我很熟,看见我,也撺掇说:周哥你也试试,就是玩意儿。经不住撺掇,领了笔纸,走进房间。进了房间四面一看,懵了

    三

    进了屋子,三面墙都立着一人多高的货架,货架上一个挨着一个摆放着上到几千年前的高古彩陶,下到几十年前的民国瓷,时间跨度四五千年。只好从自己比较熟悉的清代民国瓷入手,刚没选几件,后面拿表掐时间的工作人员提醒了:还剩五分钟。看看后面还有那么多不同年代、不同器形的陶、瓷等着选,只好靠感觉,先看哪个顺眼,然后上手掂轻重,感觉差不多的在纸上记下编号,又提醒时间到时才选了八件,又胡选两件凑数。出了房间,工作人员对了编号,说:还行,选对四件。额滴神,不及格。好在没吃鸭蛋,古玩城经理知道我主攻的是杂项,还宽慰我:周哥,你是玩杂项的,看瓷器这就算不错了。说这个故事的意思是:在瓷器新老的判断上,手感,是一个重要环节,但不能排除有些老瓷胎体厚重,上手后感觉压手,这就要综合判断了。有朋友问:你的故事里有些行话看不懂,下回我就说说古玩行里的一些术语和行话,朋友圈里全国各地古玩行的朋友很多,有遗漏的请补充,这里先谢了[抱拳]!

    四

    古玩行里有很多术语和行话,比如分类,大致四方面:瓷器、字画、铜器和杂项。细分就复杂了,一个大项分若干小项,小项再细分,特别是杂项,包罗万象。字画不说,因为不懂,铜器不说,因为不玩,就说说瓷器和杂项。还先从瓷器说起,在市场上经常听到有人说:瓷器一毛,不值分毫。这句话里面的重点就是“毛”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