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3.庚之章:未达中兴半道组,城破家亡--庚子回:司徒诛董正朝纲(第1/2页)  大司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时逢初平二年,在曹操和孙坚的猛攻强打之下,董卓被迫作出了迁都长安的计划,王允c蔡邕等深受董卓器重的重臣随行前往。

    由于临行前才知道董卓早已下令焚烧洛阳,被董卓强制仕官的蔡邕根本来不及加以阻拦,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身后的洛阳城化为了一片火海

    而此时的胡昭正是蔡邕的忘年之交,胡昭多以晚辈的身份向蔡邕请教,董卓迁都之际他正在蔡邕的府上,为了怕有什么危险,他便随蔡邕一起前往长安。

    就是因为蔡邕的引荐,胡昭结识了终身的挚友钟繇。

    到达长安之后,不满足于现在权利地位的董卓,为了聚敛财富居然不顾重臣的反对废除了通行已久的五铢钱,改用粗制滥造的小钱流通,结果导致市面物价的平衡逐渐被打破,居然连一石谷豆花花费上万钱。

    百姓苦不堪言,陷入了极其穷困的生活之中。

    反观董卓,在郿坞之中整日里歌舞升平,纸碎金迷,与外界百姓生活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每逢蔡邕和胡昭出门散步之时,总能见着自家的围墙外躺着一排奄奄一息的饥饿百姓,他们由于买不起粮食,生活难以为继,只能够在这里凄凉的等待死亡。

    看到这番景象蔡邕不禁触景而悲,连忙回家命人将多出的粮食全数抬出分给百姓。

    百姓纷纷磕头拜谢,感激蔡邕的大恩大德。

    可是站在一旁的胡昭却不免有些担忧:“再这样下去的话,这里恐怕会成为第二个洛阳。”

    “我已经多次建议董卓恢复五铢钱的流通,并且开启部分官仓赈济饱受战火侵害的灾民,可是董卓总是听不进去。”

    说到这里蔡邕不禁开始叹气,胡昭提醒他:“董卓这样的人,注定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我看先生您还是早日脱离他,免得受到牵连为好。”

    蔡邕摇了摇头:“董卓虽然无道,不过还是多多少少能够听进去我的一些建议,因此我才能尽那么一丝的绵薄之力勉强保住部分忠臣义士,要我离开,实在是于心不忍”

    就在董卓到达长安之前,在梁县被徐荣击败的孙坚重新收拾兵力进占阳人,董卓深知孙坚英勇,连忙派遣胡轸c吕布领兵截击,不曾想由于二人的不和导致被孙坚迅速击溃,而且孙坚还斩杀了董卓的心腹爱将华雄,自此声名大振。

    不久,董卓迫于压力亲自领军征讨孙坚,却被其重创,孙坚再次击败了号称“不败将军”的的吕布,挥兵杀进了已为废墟的洛阳城。

    之后,孙坚整饬士卒后再次乘胜进军新安c渑池,一路上所向披靡。

    董卓惊吓之余仓惶率军返回长安。

    董卓兵败的消息传到了长安,让一直在找机会除掉董卓的王允觉得机会已到,他趁机紧急约见了士孙瑞等志同道合之人商议如何除去董卓这个祸国殃民的奸臣,而秘密集会的参与者,就有此时还在牛辅部下效命的董承。

    因为董承和董卓时同宗又是董太后的侄子,与皇室有所联系,所以深得董卓信任。

    不过董承渐渐发觉了董卓的狼子野心,逐渐为自己的前途感到不安,于是他主动找到了王允表示自己愿意加入诛灭董卓的计划,王允考虑到董承的特殊地位最后同意了这件事。

    就这样在盟誓契约上,董承与他人一样割破了自己的手指用血写下了名字。

    为了增加举事成功的筹码,王允还秘密联络蔡邕和吕布,吕布因为和董卓之间的关系早已破裂,再加上与之小妾私通海派被董卓发现而整日惴惴不安,最终在王允的说服之下答应了这件事。蔡邕则觉得朝廷中的腥风血雨实在是太多了,自己不想再增添杀戮,更想通过感化令董卓慢慢转变,婉拒了他。

    而奉命前来试图说服蔡邕的人,正是董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