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 群众运动与上层斗争(第1/3页)  别指望他按常理出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895年3月31日,天津租界的洋兵开始坐火车向北京开进。

    大清国外交部的官员一次次的前往公使馆,希望公使们收回命令,然而,所有的解释、劝说甚至是哀求都是无效的。

    英、法、俄、德等国军队携带枪炮,分批强行开进北京,虽然军队总人数并不多,也就四五百号人,但这对清国人的心灵伤害太大了,这让刚刚取得对日战争胜利正当志得意满的清国,犹如被当众狠狠扇了一耳光,才明白自己原来仍然是个半殖民地。

    远在汉城的光绪知道此事后感到十分之为难,面对列强根本不把清政府当回事的行径,一直以强硬和民族主义面目示人的他,似乎应该有点强硬的手段,至少要在口头上严重抗议一下,这对民众才好交待,但不凑巧的是,光绪通过外交部刚刚与英国谈妥一个天文数字的无息国家贷款项目,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一时之间还真硬气不起来。

    严格说来,这笔以清国关税为抵押,名义上用于开支甲午军费和战后重建,数额高达一亿两白银的贷款是个意外收获。

    英国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希望中日战争长期持续下去,因此不断逼迫蠢蠢欲动的中国军队放弃自卫反击进军日本本土。而光绪也深知胳膊拧不过大腿,但不趁机敲上一记竹杠似乎又说不过去,于是指示外交部试探性的提出无息贷款一事,没想到英国政府一口答应,只提出了一个要求:进一步开放中国大陆市场。而穿越自现代的光绪对自由贸易并无抵触心理,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在英国政府的穿针引线下,中国方面迅速与汇丰银行达成贷款协议,汇丰银行再拿着协议到伦敦金融市场上发行中国国家建设债券,一切办得顺风顺水。

    当然,此时的光绪还不知道,正是这个小小的借钱举动,自此让中国走上世界大国博弈的舞台。因为英国政府之所以最终决定全力扶持清政府,并非出于帮助中国人民的好心,而是非常贴心的要为野心勃勃的沙俄培育一个拥有足够实力的邻居和对手,以钳制沙俄的发展。清日战争中清国的表现,以及光绪所展现出来的亲西方姿态,让英国政府最终作出了“扶清制俄”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培育一个繁荣、稳定、统一的中国大市场,方便英国产品的倾销,也是英国的根本利益所在。

    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轰轰烈烈的义和拳运动发生了。

    就在光绪与李鸿章等人紧急商议对策之时,北京的局势再次恶化,首先是在各路谣言中,冒出一个重磅谣言,谣传光绪在汉城染病身亡,李鸿章刘永福等人匿丧不报。这个谣言传得有鼻子有眼,把北京搞得人心惶惶。

    紧接着,义和拳开进北京了。义和拳进京这事十分蹊跷,因为北京城高墙厚,在北京警察局以及京城警卫部队的守卫之下,连正规军都难以突破,这些手持大刀长矛的义和拳到底是如何攻进来的?

    事实真相是,义和拳并不是攻进城的,也不是挖地道潜进城的,而是大摇大摆走进去的。

    不管是北京警察局,还是京城警卫部队,其前身都是禁旅八旗,这个体系里面全是八旗子弟,是端王集团势力最盘根错节的地方。虽然经过光绪强力整编,并强行植入政治督导制度,但并未彻底消除端王集团的影响力,而端王集团也吸取了上次京城动乱的教训,着力拉拢军队,虽然不能让北京警察局和京城警卫部队倒向他们,但让这些暴力机器在政斗中保持某种微妙的中立,这还是能做到的。

    义和拳进京后,北京城里的老百姓可遭了殃,因为北京城里的洋人都躲进了使馆区,而使馆区被京城警卫部队守得严严实实,手持中古兵器的义和拳们拿荷枪实弹的大兵们没办法,就把怒火发泄在普通老百姓头上,凡是卖洋货的店面统统砸掉,就是家里有洋货的,也在义和拳们的打砸抢杀之列,搞得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