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章 法海寺里歪批历史和风水(第1/3页)  AMITA世界之死亡与重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说话间就到了法海寺。

    法海寺位于北京石景山区翠微山南麓,三面青山环抱,四周为后来修建的森林公园。法海寺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建筑布局十分规整。青松翠柏掩映着红墙黄瓦,深秋的红黄秋叶点缀其间,肃穆而不失生机,风景十分优美。

    我们沿着山路向寺庙走去,张总问了一句:“法海寺和白蛇传里的法海有关系吗”

    “哈哈,我开始也是这么想的。后来寺里的人告诉我是佛法如大海一样深奥和广阔无际的意思。”

    “看来你以前是来过这里了。” aita说。

    “来过一次,这里的壁画非常精美,印象很深。据说,郭沫若先生在50年代到法海禅寺考察,看到这里的壁画非常激动。他认为法海寺壁画的艺术价值丝毫不逊于敦煌莫高窟,芮城永乐宫壁画。在他的提议下,法海寺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以我推荐你们来这里看看壁画。”

    aita:“那你可以做我们的导游了,介绍一下这个寺庙的历史。”

    “哈哈,通常我的介绍都是歪批历史,有点胡说八道。法海寺里有介绍,我们一会儿可以看看。”

    “我还就爱听你的歪批。”张总笑道。

    “那好吧。法海寺是明朝英宗皇帝下旨修建的。始建于明朝正统四年,动用了当时工部营缮所属的能工巧匠,包括木匠c石匠c瓦匠c漆匠和画工,历时近五年才建成的。

    相传明英宗的大太监李童在梦中遇仙人的指点,说在京西翠微山麓有一仙境可为佛门圣地。李童就率宫人前来寻找,果然找到了这块风水宝地。李童请示明英宗后,笃信佛教的明英宗下旨在这里修建法海寺。寺建成后,明英宗亲题“敕建法海禅寺”,所以法海寺为皇家寺院。

    但是,现在悬挂在寺门口的“法海禅寺”匾额,是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题写。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和第八任皇帝,两次在位,而且大难不死,非常传奇的一生。我觉得可能和他建法海寺有点关系。

    明英宗第一次继位称帝时年仅九岁,年号正统。正统十四年,蒙古人瓦剌率兵大举进犯。英宗在宦官的唆使下,草率亲征,抗击蒙古人。在土木堡,明军大败,英宗被瓦剌俘获,从天子变为阶下囚。

    随后英宗之弟即帝位,为明景帝,改年号景泰。瓦剌本想用手中的英宗来要挟勒索明景帝,但被拒绝了。恼羞成怒的瓦剌再次挥师攻打北京,但却被明军击败。为了求和,瓦剌将英宗释放回京。但英宗却被景泰帝软禁于南宫七年。后来,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第二次称帝,改号元天顺。

    不知是否因为英宗修了这座庙,功德无量,才能大难不死,并第二次称帝。

    英宗在晚年任用贤臣,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美善很多,还废除了殉葬制度。应该也是受到了佛教的影响。”

    “你别说,我觉得还真有点儿道理。人们都说修建寺庙c铸塑佛像和给佛像贴金是大功德。”张总若有所思的说。

    进入法海寺,我们先看了法海寺的介绍和文物展览。又在药师殿里看了精美的临摹壁画,然后到大雄宝殿外排队,等待进去看明代壁画。

    大雄宝殿前有两棵高大的白皮松,据说距今有560多年的历史。白色的树皮在阳光下闪着银光,好似两条银色巨龙一般护卫着大雄宝殿。

    为保护文物,存有明代壁画的大雄宝殿以前只对文物专家开放。但现在购买专项门票(比较贵),游客也可以进入参观,但是每次限制进入的人数和在里面停留的时间。而且殿里没有灯光和阳光,进入的人只能用手电筒由导游带着观看壁画。

    排队等候看壁画的人不少,张总和aita一边排队一边谈着什么,我在那里发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