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下山(第1/3页)  五十步一百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慢慢的,很多山上的居民也陆陆续续的从山上搬了下来。

    正是因为下了山,大家开始接触不同的新鲜事物,开始了接受教育。虽然生活依旧过得很清苦,但日子好歹有了些盼头。

    也正是因为在读了很多年的书以后,毛毛才明白老人的良苦用心。为什么老人宁愿自己最宠爱的外孙不开心,也要一意孤行的让他们下山。也更加明白为什么老人要他多读些书,读一些当时在他看来“毫无作用”的“无用”之书。

    在老人眼里,这些猎物之术再怎么精湛也终究只是些旁门左道,能解决一时的温饱,却不是长久之计。尤其是以现在的发展速度,世世代代居住在山里,那是对后代及其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老人从来不教毛毛这些东西。从来不愿责骂毛毛的老人,在一点上面不论毛毛怎么软磨硬泡都是黑着一张脸说不。因为老人知道,对于穷苦人家的孩子,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多学一些知识比掌握这些越来越用不上的技巧更加实用。更重要的是由于毛毛他们自小就在山间跑上跑下,早就炼就了一副强健的体魄,已经具备了自己前去拼搏的本钱。而民族混合走向统一是大势所趋,先下山就占据先机,这一辈人多受一些苦,或许下一辈人就能少走一些弯路。

    老人的种种事迹和豁达的内心不禁让人肃然起敬,他虽然没有读过一天书,不曾认识一个字,却能身体力行的做好每一件在别人看来了不得的大事。老人虽然一直不曾走出大山,胸怀却不比饱读诗书的读书人狭隘半分,仁义之心让人心生憧憬。终其一生的精力就是希望子孙后代能够过的好一点。这一辈的人多吃点苦,下一辈人或许就能少走点弯路。父辈们皆是如此,默默付出,沉默不言。

    到了现在,老人在时间的流逝中变得更加苍老。总是独自抱着个粗茶碗怔怔出神。每次毛毛回去,和老人唠唠家常,都会忍不住红了眼眶。老人神态江河日下,耳朵也不好,记性更加差,很多东西都是说了一遍又一遍,毛毛始终“不厌其烦”,满脸笑容的听着老人絮絮叨叨。只是听着听着,毛毛就会用手臂擦擦眼睛,然后继续满脸笑容的听老人讲一些“陈年老事”。

    英雄迟暮,美人白首,似乎是世界上最残忍最令人唏嘘的事了,因为他们的老去就意味着那些令人津津有味风华绝代的传奇逐渐消逝在风中。但是,看着毛毛熠熠生辉的双眼和坚毅的面庞,我突然意识到,这些东西没有丢,他只是以另一种形态继续存在下去,而最好的形式不就是传承么。我想,纵然有一天老人仙逝,毛毛也会把这些品质流传下去,一代一代,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正是因为在老人孜孜不倦的熏陶下,毛毛一直秉承着诚恳包容的宗旨,处处与人为善。即使遇到了委屈和误解毛毛也能笑着去接受,日久见人心,所以,毛毛不怕。

    下山之后的毛毛一家人成了这个小山村的新居民,居住的地方虽然不大,却也能给一家人一个温暖避风的巢穴。但生存和生活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常年在山间居住,习惯了在山间肆意奔腾。遇上了心情畅快,或者心情郁闷的时候,放开嗓子对着山谷大声喊叫一番,便觉得神清气爽。而现在这些习惯是万万不能保留下来的。如果你在人群中大喊大叫,别人多半会觉得你是个神经病,不报警抓你就已是万幸,又怎么能祈求别人接受你的所有。

    习惯了自由的人突然被种种因素限制而不得不原地打转,我想这种另类的痛苦对于内心来说绝对是种莫大的煎熬。很多时候我在想,我们所处在的聚居地,是否就是因为彼此的不了解与沟通的匮乏才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多一些宽容与理解,矛盾是否就能减少一些,更少一些?

    当然,除了生活习惯的差别,还有就是宗教信仰的差别。而交流更是当下所存在的最大的问题。从来没有说过汉语的他们吃了很大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