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章 长安沙秘境-记忆的憩园(第1/2页)  走过袁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千万年来,富春江从上游携带泥沙在与浦阳江汇之前沉积下来,涨起长安沙。沙洲上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这是富春江馈赠给钱塘人的一份厚礼。

    九十年代以前,每逢双枪时节。我们吴家村人迎着朝霞赶渡船过江去沙上劳动,晚上再披星戴月挤渡船回家,尝尽艰辛。后来,土地流转,吴家村人维持了几十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悄然发生改变,如今的长安沙上鲜有村民踏足。

    对吴家村旅游资源梳理的过程中,发现沙洲东面有一片水域,河网密布,芦苇丛生,白鹭飞舞,渔歌悠扬,水岸相间,尽现湿地景观。此处濒临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三江汇合处,人烟稀少。江岸上古树参天,密林成荫,花草芬芳,虫鸣鸟叫,万灵共生,自成一片隐秘王国。在离杭州市区直线距离不足30公里的地方能够保存着如此原生态的自然风貌,实属罕见,胜似世外桃源。

    下面请跟随我的镜头,来一次秘境探访,感受一次不寻常的自然之旅。

    在吴家渡口上船去对岸长安沙。江水拍打着船舷,船舱里机器急促地轰鸣声,告诉我渡船有多忙碌。目前吴家渡是钱塘江杭州段水域仅存的过江渡口。从解放初期的手摇木船到七八十年代的木制机动船再到现在的汽滚船。吴家渡已经历经了半个世纪的风雨。

    江面不宽,分钟就到码头南岸。登上船埠,往南一条水泥路通向沙洲腹地的五丰村。左拐,一条碎石路通向我家曾经耕种过的农田。走在路上,放眼望去,昔日麦浪翻滚稻花芬芳的田野景象已不复存在。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耕种农业被现代休闲农业所取代,而今已是果树成林鱼虾满塘的景色。家庭农场应运而生,采摘,烧烤等旅游项目被如火如荼地推出。但我内心却依旧翻涌起父辈们曾经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情景,蹲在水田里拔秧,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弓着腰插秧割稻,跪在水田里耘田,虔诚地对待每一寸土地,换回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沿路东行,路两边的塘坎上杉木成排地伫立,两侧枝条相连合成一条林荫小道,似一个时光隧道向秘境之地穿越。我小时候,是一条泥路。雨天泥泞不堪,晴日尘土飞扬。恍惚间,我眼前出现一个疲惫的声影拖着一辆满载谷袋的钢丝车,在缓慢地移动,汗水滴落在尘土中开出一朵朵泥花,沉重的脚底板踩进泥坑,腾起无数灰尘。道路两旁被钢丝车轮碾压出两道深深的车辙,我踩着车辙在后面用力推着钢丝车。而今我有意放慢脚步,让这石子路尽可能扬起记忆中的尘土,传来只是鞋底与石子摩擦的嚓嚓声。千年流淌的春江水带走了这里曾经的苦难,也带走了父母一生辛劳,东逝大海。

    走过千余米,来到一个河口,没有两侧树木的遮挡,湿地风光霍然映入眼帘。河口内青草萋萋,绿意盎然,水岸相得益彰,浑然天成。一张孤独的渔网静静地挂在水面上守候着时光的流逝。这里修建着一个排涝站,承担着长安沙东面几百亩稻田的排涝任务。塘里有一条小河,塘坎边建有一个机埠。机埠里的水泵将河水抽进沟渠,灌溉稻田。我小时候,双枪时节,人们为了躲避毒辣的阳光,也为了省去回家吃饭时间,将各自从家中带来的饭菜聚集在机房用餐。小小的机房,阴凉的环境,简单的午餐,扫去一身疲惫。午饭后,也会有人用休息的时间在河里抓鱼摸蟹,既消了暑,又有意外收获,苦中有乐,一举两得。

    河口宽百余米,走过去就是柳条围。这里曾经是一片滩涂,杨柳遍地,因涂泥松软,村民就地取材,将柳条混入涂泥,筑塘养鱼,故称柳条围。后来塘坎被洪水冲毁,鱼塘废弃。经过几十年的时光变迁,如今是芦苇成片,水草丛生,恢复成原生态自然风貌。风吹过来,芦苇随风摇曳,摇曳着我的情思。芦苇丛上空,白鹭飞舞,姿态优雅,自由奔放。水中亲鱼忘情逐水,水光浮影。春季是鱼儿产卵的季节,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