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边境小镇(第1/2页)  木匠的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自大虞建国以来,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就算是与蛮荒隔江相望的边陲小镇——安南,也是已经有好多代人没有拿起过马刀,羽箭奔赴战场与蛮夷土著们厮杀了。更是在前代皇帝登基以后,还开辟与蛮荒土著互换有无的官道,从此小镇上也多了一些身穿蛮夷服装的商旅,也算是边陲的一道另类的风景线。

    大虞皇朝自建立就有一皇,四王,八公,三十六路诸侯掌管天下。小镇安南则是位于北王领地中极北之地,与一个叫做”白蛟“的蛮夷土著,隔着一条叫做”黎水“的大河相互守望。

    黎水是安南的母亲河,也是白蛟部族饮水的来源。在大虞刚刚建国的初期,八方蛮夷尚未俯首称臣之时,安南与白蛟一直围着这条生命的起源相互攻伐着,可以说这条母亲河的怀抱中,已经不知留下了多少为氏族,为百姓奋战的热血青年,以及无数为这些逝去的大好男儿落下的红颜泪水。在安南,黎水被称之为母亲河,也叫思亲河。

    时至今日,蛮夷俯首,早已再无战事。但是在每年的汛期过后,两岸都会有几十上百具的白骨被洪水带到岸边,向人们述说着当年战争的残酷和血泪。故此在汛期过后,洪水退去之时,都会由镇上最德高望重的大先生,号召最年轻力壮的青年武夫,将这些不知身份,不知敌我,不知男女的白骨背到镇上的祖祠后山,再请来得道高僧,仙家道士开坛做法,为这些昔年的勇士超度亡魂。火化之后,埋入后山,再立一座先贤勇士碑,算是子孙的一份孝心。

    而对于大人们悲春伤秋的感叹先贤已故,孩子们则嬉闹玩耍的围着和尚道士乱跑,一般这时候的家长都会听之任之,甚至还有一些人会故意唆使,这倒并不是因为不懂人情世故,也不是因为家教不严,而是传说这些得道高僧,仙家道长都是一些陆地神仙,虽然没有听说谁会御剑天涯,长生不老,但是想来总比小镇上武馆里的武师本事要大上许多吧?

    没看见那些有些本事的武师都去那些大官,大财主家当供奉了吗?哪一个不是鼻孔朝天,吃香的喝辣的?要是自己的娃儿被这些更厉害的仙长看重,自己下半辈子不也就衣食无忧了吗?至于能不能看上不说,至少先要在仙长们面前露露脸不是?不过高僧就算了,还指着娃儿传宗接代呢,不能和他们一起上山当了和尚去。

    说是小镇,其实不算很小,这里住着大约有三千户人家,再加上开通贸易商路之后,常驻人口已经将近两万。这还不算小镇几十里外的军队大营呢。

    小镇分为四个区域,第一等的自然是南边以镇长为首的那些官老爷和有钱的大财主们居住的杏花巷。第二等的则西边是以德高望重的大先生为首的文人老爷们居住的墨香巷。而第三等的东边露堂则是最大,也是最杂的武馆,商贸旅人,居住的地方。也是孩子们最向往的天堂。因为那里有大闹天宫糖画,走街串巷的冰糖葫芦,五颜六色的纸鸢等等等等美好的事物。最末等的北边就叫做北巷,就和它朴素的名字一样,这里居住的都是给那些老爷大人,师傅先生端茶倒水,洗衣做饭的仆人和一些穷苦农民。

    不管白天还是夜晚,北巷的天空好像总是灰蒙蒙的,就算是艳阳高照,也好像被蒙上了一层轻纱,让人不自觉的就想要远离。而灰蒙蒙的阳光下,几株河畔的细柳倒是每年都能吸引一些一等,二等的老爷少爷们前来吟诗作对,这也算居住在北巷里的人们唯一值得骄傲自豪的事情了。没听见那些妇人们闲聊的时候说吗?今天那个那个老爷在柳亭里写了一首好诗,连大先生都觉得不错呢!谁?你问我怎么知道的我不是有一个表妹在那个老爷府上做丫鬟吗?又听说谁用柳亭的细柳编织了一个花环,向自己心爱的姑娘求婚成功了,虽然说花环上面插了几只金钗子,不过那柳不还是我们北巷的柳吗?

    人世匆匆,每天都在上演着喜怒哀乐,小镇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