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一章 刘禹锡的消息(第1/2页)  盛唐再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好东西!”韦仁实与焦海清还有张籍三人围着煤炉子,看着中间的锅里油花飞溅,羊肉翻滚,一股股香味铺面而来,不由得一声赞叹。“这东西好是真好,就是有些热。”张籍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说道:“某眼下已经是满身大汗。”“这东西本来就是冬天用的。”韦仁实说道:“只是我还没来得及做出来平时用的。只能先凑合着用了。”“冬天”张籍左右看看,又吸吸鼻子,说道:“不错,不错!冬天屋内若是放了这个,想必就不会冷了。还能连带着有热水,还可以直接在屋里煮粥,或是邻桌读书,都不会冻着了。这个韦生可还有这东西?”韦仁实摇了摇头,说道:“暂时没有了,这个是我做出来的试验品,所以只求了能用,没管样貌。日后再做的,会兼具美观。到时候可以送给张先生几套。”“那可太感谢韦生了。”张籍点了点头,道谢一声,又说道:“这古董羮某也不是没有吃过,不过能吃到这般滋味的却是绝无仅有。”“韦郎君的厨艺可是绝对的一流。”焦海清说道。“不止是厨艺和味道。”张籍说道:“坐在此处围而共食,一边聊些闲话,一边捡取自己喜欢的食材丢入锅中,等待煮沸,又捞出食用,这种感觉着实令人说不出的放松。”古董羹,其实就是火锅的前身,在一个炉子上面放置砂锅,里面添上汤水煮沸,然后将菜肴投入砂锅之中,因为食物投入沸水时会发出“咕咚”的一声,所以就被雅称古董羹。一群人围绕着火炉坐成一圈,一边饮酒赋诗,一边夹起砂锅中的菜肴食用。东汉之时就已经出现了古董羹,只是因为菜肴的炮制方法和用具,以及调味的香辛料所限,却与后世里的火锅的味道相比,相去甚远了。更别提韦仁实用茱萸和胡麻制作了蘸酱。胡麻是从洛阳城中的胡商手中买来的,也就是芝麻。至于茱萸,虽说辣味到底比起辣椒来差了不少,但是现下辣椒还在遥远的地球另一边,韦仁实也只能无奈拿茱萸来代替,聊胜于无了。听张籍这么说,韦仁实笑道:“这火锅所讲究的啊,也就是两个词。一个是团圆,家人或者友人,围聚一桌说说笑笑,抢筷争食,也是一番乐趣。另一个就是火热,凛冬严寒,与家人或友人一道围聚炉火旁边,吃的满头大汗,酣畅淋漓,这是身上的火热温暖;左右不是亲朋家眷就是好友知己,三杯两盏淡酒,哪里管他窗外晚来风急?家人团圆,友人相聚,这是心头的火热温暖。所以啊,这火锅最是适合冬日里来,一家人齐聚一起吃,又或是一众挚友同道,围聚在这一张煤炉子周围,说说笑笑,边玩边聊,边下边吃,身心俱暖,心怀酣畅。”“不错!不错!”张籍一听韦仁实的话,连连点头:“仁实兄此言”话顿了顿,张籍又摇头笑起来,道:“与韦生说话,总是忘了韦生是个少年郎。”“是啊,在下亦深有此感。”焦海清在旁边也笑道:“是以后来在下就干脆不将他当做少年郎了,而是当做同龄人一般,反而好说话许多。”韦仁实笑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啊!来来,羊肉熟透了。”二人一听,连忙下筷。你争我抢,吃的好不热闹。席间,韦仁实突然张口问道:“张先生可认得刘梦得先生?”“相熟。”张籍点了点头。“我听闻刘先生赴渭南任主簿,也不知现下如何了。”韦仁实问道。“刘梦得是有才干的人,应能造福一方百姓。”张籍说道:“前些时日听闻刘梦得上书一封,引得圣人龙颜大悦,想来,应是迁调无忧了。吾师听说,他有望迁调御史台,却不知道是真是假。以刘梦得如今的品阶,若是迁入御史台,恐怕便是监察御史的居多。”“刘先生是个心系苍生,且懂得实干的人。”韦仁实说道:“这种人入朝为官,于百姓有利啊。”“其实还是有许多愿意为百姓出力的人的。”张籍说道:“如今虽然国势衰落,但当今圣人还是有中兴之志的。虽说说中间受小人蛊惑,如今有了些失德之举,但陛下联合回纥、南诏,打击吐蕃,扭转我大唐对吐蕃之劣势。而当今太子殿下慈孝宽大,仁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