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楔子(第1/1页)  刺客列传之胡笳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到朝廷把撰写晋史的任务交给崇文馆侍讲成明盛的消息,我的心里还是泛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遗憾。看着满屋辛苦搜罗来的前朝宫廷文档和人物笔记,已经提起的笔在半空停顿了许久,终究还是随着一声长叹丢回砚台里去。

    如何给前朝盖棺定论,是每一个开国之君慎之又慎的大事。考虑到刘宋得位颇有些不尴不尬之处,成明盛这样的无良腐儒确实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所有不足为人道的曲曲折折在他擅长的春秋笔法里变得四平八稳,历史的秘莘在“某年某月,皇帝驾崩”、“某年某月,斩首三千”这样枯燥的记叙中消失殆尽。

    不过如此一来,百年之后再有人提及这段历史,恐怕都无法想象和体会我所经历的这个时代是幅怎样的画卷。一念及此,我又觉得作为前朝著作郎的自己,肩上犹有重任。也罢!不秉笔直书,又怎么能叫史家呢?想到这儿,我自觉豪情复上心头,重新拿起笔来。

    历代史家之中大概没有比司马迁更让人高山仰止的了,这不单单是说文笔,当然在这方面他也绝对是个中翘楚——太史公常常用短短的十余行写尽了一朝兴衰,换作普通的文学待诏或许要写上一百多行。更重要的是他独到的眼光聚焦在一个个鲜活的人上,这些人莫不气运干连天下,举手投足就能搅动风云。比起干巴巴的事件,这些历史中的人物形象更能传递出一个时代鲜明的社会、文化、经济特征。即使是惯于对当朝权贵多加粉饰、对已是累累骸骨的敌对角色百般诋毁的御用文人,在字里行间也会不经意流露出这个人的真性情。

    譬如前朝承袭魏统,史官对魏武帝曹操多有微辞,揪着他是宦官之后不放,极力渲染他荒淫好色的形象。即便如此,在写到曹操官渡败袁绍,收缴了许多己方官员投诚的书信时,史官忍不住写了六个字——公不顾,皆焚之。想想看,这是何等的胸襟气度?寥寥六个字,一个豪迈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想想前朝,更是一个个英雄、小人粉墨登场、烜赫一时的舞台,只把这些传奇人物筛选出来,就大概能看明白前朝兴亡之由了。自汉末以来世家坐大,威凌朝廷的事屡见不鲜。到了晋代,豪门势力到达顶峰,即便是开国皇帝都只能勉强压住阵脚罢了。开国大将王浚恃功自傲,参加朝会常常不等结束就擅自离开。这等行径如同悖逆,但晋武帝司马炎居然不敢责罚。门阀之强由此可见一斑,祸根之深不问可知。再看看诸胡入侵时,抵抗主力也逐渐由中央大军变成了世家部曲,朝廷的衰弱令人扼腕。

    但我在细细查看这段风起云涌里的英雄豪杰时,总是被一个陌生而特殊的人物所吸引,勾起我无穷的好奇心去一探究竟。如果说固守豫章、保得东南半壁的王戎,和收复晋阳、孤军牵制胡人的刘琨,他们本身就是巨门阀阅的一员;渡江北伐、力图恢复的祖逖,和收拢流民、称霸淮上的苏峻,至少也是地方豪族的的代表。那么此人名不见经传,既非世家、亦非大族,既无冉闵之勇、亦无王谢之智,却像个幽灵一般,以不同的面目在历史的各个重大事件的角落里出现。

    他,这个没有留下名字的男人,到底是什么人?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