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霜降时节(第1/3页)  古城侠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正值十月下旬,霜降时节,明月当空,渐渐有些萧寒之意,华灯初上,街上行人稀疏。在新街口附近的一条背静的小巷子里,一个的老汉,手扶着街巷的墙,佝偻着身子缓步走着,低着头,醉醺醺唱着一曲不知名的小调“天国崩覆九州鼎,太平战事无安宁。分田佃上屯饿殍,圣库金箩满富赢。曾候一战功名就,忠心不二可照清。搜杀三日无库录,天下割据争阀狞。”老头打了个酒嗝,又徐徐念道“正是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却是一首苏轼描写霜降时节的辞。

    这时,一阵疾风吹来,老汉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颤,将本就单薄的衣服裹了裹瘦弱的身体。远处黑暗里有淅淅索索的声响。他抬头寻声望去,表情嬉笑不已,竟似看得痴了。。。

    第二天,当早起的人们出来扫街,发现一身褴褛的老汉竟死在这条街巷里,引起了不小的骚动。赶来的公安维持住秩序,勘察了一下现场就将尸体运走了,后来又对周边进行了走访,最终认定这是起意外事件。无依无靠,无儿无女自然成了这个可怜的老人的标签,在一阵闲言碎语后,小巷子重又归于平静。

    就在这个小巷子不远处的一个大杂院里,住着一个已经还俗的老道。老道士自己一个人住在大杂院中最深处的小套院里,院里种着很多花花草草。白天人们会看到他拎着小包去上班,晚上则见他下班后独自在自己小院里的石桌上看书读报。因为还俗前道号玄诚,还很有学问,所以院里院外的熟人都叫他诚先生。

    诚先生看上去五十多岁,稀疏的头发也有些花白,皱纹陷在脸上,风霜无限。一副眼镜后面却是一双深邃有神的眼睛。诚先生在小院里很是勤快。平日里也爱为大家伙扫扫院子,帮忙修剪一下各家养的鲜花盆景,对待邻居也热情和善,有事没事也都相互照应着。就是邻里间有个摩擦之类的,街坊们也喜欢找老道士也出面调停。

    大家都只知道他在一家机关里上班,觉得大杂院里有个官老爷,就跟有个主事人似的。但大家都说不清楚他具体是做什么的,因为诚先生自己从没有谈过自己的工作,一来二去,大家也就不问了,这反而让大家始终对他保持距离,也从没有人进过诚先生的屋子,有事时也仅仅在诚先生的小套院的月亮门上喊他。

    大杂院里还有一个常客,是一个邋里邋遢的少年,十岁左右年纪。住在离此大杂院不远的一个相对偏僻的胡同里。少年经常溜进诚先生的大杂院,顺手牵羊些蔬菜水果,晾着的衣服之类,每每被人发现,免不了大人一顿鞋底招呼,可他也是真有骨气,不哭不闹,任由你体罚责打。

    好在少年没有其他不良问题,也仅拿些吃的什么的,不会进到别人的屋子,更不会去动钱财粮票之物。大人们除了对他生些肝火,有知道他些身世的,觉得他可怜,也不在追究计较。唯独老道对他不错,少了东西也不捉他,反而为他多留些放在院里的小石桌上自取。

    这邋遢少年名叫明怀,常领着一群同龄的孩子嬉闹于胡同巷子之中,胆子大,也颇有主意,孩子自然而然捧他为孩子王,戏称明少爷。明少爷自小失去双亲,跟他的小叔德勇过活。德勇常年在厂子里游手好闲,平日里又喜欢和厂子里的同事组织牌局,自然对明怀疏于管教。明怀也乐得如此,少了大人的束缚,也因此比其他孩子早当家。他白天去上学,晚上还要做饭烧菜,夜里还要四处捡废品换钱以贴补家用。

    一日,诚先生很晚才下班归来。大杂院里静悄悄毫无声息,大家都已经熟睡,唯有几声怪异的鸟叫撩过。诚先生手抚着一物入神,进了两层院子才进了小套院,走到自己的房门外站定。拉着了门前的灯,刚要开门进去,忽听得暗地里一声鬼祟般的声音,接着七八个黑影从四面八方朝诚先生袭来。

    只见平时颇显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