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1章 渔村(第1/2页)  重生之我要回农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同港县位于绿江市西部,濒临黄海。

    这里南部临海地区是平原,主要作物是水稻。北部地区是山区,主要作物是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是水果,其中以苹果为主。

    大炮台公社,就靠近海边。更加靠近海边的是小炮台大队。

    “炮台”这个地名,是从古代传下来的,因为这里以前就是炮台所在地。

    这里在明代和清代的时候,属于重要的军事要地,在海边修建了炮台,是海岸防御工程的一部分。

    现在,林驹正在小炮台大队的一户人家里喝酒。

    这家人姓韩,家里的大儿子叫韩奎,是林驹前世的朋友。

    这个韩奎今年二十三岁,以前是生产队的渔民。

    跟马家堡子一样,这里的土地也分了,生产队也解体了。

    从明年开始,他们也将单干。

    在林驹的前世,这个韩奎在单干之后,承包了生产队一条小渔船,自己打鱼。

    后来在滩涂上养殖对虾,发了大财。之后自己建立了一个船队,有十多条渔船。

    不过,那个时候他还都是小船,等到近海的资源过度捕捞,几乎灭绝之后,韩奎组织一只远洋捕捞船队,到非洲一带去捕鱼。

    当然,到那么远的地方捕鱼,路途遥远,捕捞物不一定都运回本土来卖,而是在海上的时候,就直接卖给了收购海产品的船队。

    后来韩奎岁数大了,不愿意漂泊,就回来承包了一片海域,开始养殖海参和鲍鱼。

    不过,眼前的韩奎,还只是个农民,今天也是第一次见到林驹。

    之所以把林驹引到家里来,是因为林驹给了他一块电子表。

    这也是林驹手里最后一块电子表。

    黄天大当初拿回家里两块电子表,黄老道留了一块自己戴,剩下一块,昨天晚上又给了林驹。

    现在给韩奎的这一块,就是黄老道给的那一块。

    靠近海边的渔村,桌上的菜自然以海货为主。

    螃蟹是蒸的,不过这个季节不是捕捞螃蟹的时候,所以是以前留下来的咸螃蟹。

    个头很大,有几个还带着蟹黄。

    第二个是腌制的皮皮虾。不过这是外地人的叫法,本地人一般都叫做虾爬子。

    第三个盐卤青虾,个头不大,只有一寸来长。用烟盐腌制的,不蒸不煮,跟虾爬子一样,也是生吃。

    吃的就是这个鲜味。海鲜么,就是要个鲜劲儿。

    剩下的一个菜是海螺。也都是大个儿的。

    这就是一桌海味。

    “老弟,你来的不是时候,春秋的时候来,吃大黄蚬子,那才叫一个美”。

    韩奎已经是第二次说这个话了。

    林驹自然知道吃蚬子的滋味。

    海边的人吃蚬子,跟别的地方人有所不同。

    他们最常用的做法是蒸法。

    把蚬子下锅,里面加上少量的水,只要保持不干锅就行。

    蚬子张嘴之后,扒开蚬子,用蒸蚬子的汤,把蚬子肉里的泥沙涮掉,这个时候是味道最为鲜美的时候。

    吃着蚬子,喝着白酒或者啤酒,简直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好,那我就等春天的时候来。到时候,你可别说不认识我”。

    “老弟,你骂我呢。咱哥俩今儿个能走到一起,就是缘分。以后就常来常往。你放心,你要的大米和鱼,我都给你联系好了,一会儿就送来”。

    林驹这一趟来,就是为了买大米和鱼的,这就是今年的两样主要年货。

    往年生产队的时候,队里会用自己玉米和大豆,到这里来换一些大米回去,分给社员们过年。

    现在分地单干了,也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