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5.第三十五章(第1/3页)  谢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藻打定了主意, 要奋起, 但情形却不大美妙。

    宿醉醒来, 头痛欲裂, 脸色也苍白难看。李闻来见, 惊呼了一声,道:“陛下这是宿醉?”

    刘藻板着脸,点了下头:“叫廷尉见笑了。”

    李闻接过宫人奉上的温汤, 亲端到刘藻手边, 口中说道:“昨日谢相吩咐散宴,臣还疑惑怎不见了陛下。”

    刘藻闻言,端着耳杯的手一顿,疑惑道:“谢相为朕遮掩了?”

    “谢相只道时候不早, 宴当散了。臣等不见了陛下, 又见是谢相下令,只以为谢相又冲撞了陛下。”李闻斟酌道。

    简而言之,便是以为皇帝又让谢漪气走了。

    大臣们也不是只盯着手中公务, 不闻外物的,小皇帝无权, 但只要她是皇帝,便少不得万众瞩目, 大臣们各自也有获得消息的渠道,自也知晓小皇帝与谢相势如水火, 时常被丞相气得说不出话来。

    小皇帝不临朝,但登基一年, 七七八八的消息加一块儿,大臣们多少也能摸出些眉目。李闻便知陛下不喜旁人看低她。

    他原以为大臣们先入为主地认定她被谢相气走了,陛下少不得要动怒,不想,皇帝的神色反倒缓了下来。

    “哦?那倒是有劳谢相了。”刘藻慢慢说道,又低首饮了口温汤,轻轻舒了口气,温汤暖胃,连同面上也有了些血色。谢相虽只看了她一眼就走了,却为她遮掩了醉态,免了第一回行宴便过饮遁走的尴尬。

    刘藻顿时忘了昨夜的恼怒,反倒觉得谢相还是很好的。

    她笑了一下,眉眼间冰雪消融,又与李闻道:“卿今日要教朕什么?”

    李闻取出两道简牍,奉于皇帝。刘藻接过一看,竟是两份抄写的奏疏,一是昌邑王所上,要钱的,称自失大位,生活困顿,要朝廷悯恤。还有一份,是弹劾梁集之子,邯郸郡守梁素残民的。

    “昌邑王之事,大将军之失,大将军托于谢相门下,以求免罪,但昌邑王在一日,便可旧事重提,议大将军之罪。”李闻说道。

    昌邑王失位后,就被废为庶人,但为称呼方便,除了奏疏公文之类的正式文书,口上提起他,依旧是称昌邑王。

    见了昌邑王奏本,刘藻不免想到那盏美人铜灯。那盏灯她还给昌邑王了,但自发现她倾慕谢相后,便起了些意——她也想要一盏美人灯,长得与谢相一样,能摆在殿中时时可见那种。

    可惜她一直不得机缘与昌邑王问一问,铜灯出自何人之手。

    刘藻想了想,道:“大将军有谢相护着,纵使参劾,怕也会压下去。可能离间?”梁集不是没有借昌邑王之事向孙次卿发难过,但每每提起,皆叫谢漪压了下去。

    可孙次卿原也是发号施令之人,斗败之后,托于谢相门下,以求庇护,说他没有不甘,刘藻是不信的。

    李闻叹道:“陛下是问到点子上了。大将军也曾有些动作,可惜都不大奏效,且谢相也未亏待他。”他确实不甘心屈居人下,但一来手段不足,比不得谢漪狡猾,二来谢漪也未苛待,就此为她臂助,也无甚不好。

    刘藻默然片刻,又望向另一份奏疏。

    李闻为她解释:“梁素残民,谢相门下已有人参劾此事。梁素之子梁冰,与陛下年岁相仿,梁车骑有意使此子为陛下良配,此事朝中皆知。陛下与太后交好,若有心,不妨在朝上透露些意思。”

    如此一来,也算回报了上回帝师之事,梁集相助。

    刘藻眉头一皱,她未言梁冰如何,而是道:“残民之事,罪不容赦。”

    李闻神色一凝,有些摸不透她的用意,两相结盟,最好便是联姻。梁冰做不成皇夫,太后处必有意见。

    “梁集也非只梁冰一孙。”刘藻又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