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2.第三十二章(第2/3页)  谢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过,廷尉并无理由推辞,能位居九卿,谁能没点野心,且他又不肯依附于人,恐怕野心更大。帝师一位,正可做他进身之阶。

    皇帝虽还稚弱,但当年昭帝还未亲政时,情形也好不了多少,他在谢漪辅佐下将局面打开了,且以相位酬谢谢漪。

    今恰可重演旧事。李闻但凡有些野望,就不会推辞。

    刘藻方方面面都思虑妥了。李闻对上皇帝视线,垂首示意,以示应下了。刘藻松一口气,那边攻讦之人,言辞愈发激烈。

    “廷尉可曾为人师?他有学识吗?他知如何教导弟子吗?天子师非儿戏,廷尉断案可,帝师断难胜任!”

    言辞激烈,几乎要上上下下地指摘李闻本人。

    刘藻一看那人,是少府卿,正是谢漪门下走狗,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她左右一看,终于说了上朝以来第一句话,她将目光转向梁集,道:“车骑将军怎么看?”

    梁集早得了太后指示,不妨示好皇帝,以使她与丞相结怨相争,他们来坐收渔翁之利。

    闻皇帝垂问,他禀笏出列道:“臣以为,廷尉可为帝师。”

    刘藻点了下头,仿佛无可无不可,又问李闻:“卿可愿教我?”

    李闻跪地顿首:“臣万死不辞。”

    刘藻眼中终于流泻出少许笑意,又忙收敛起来,学着喜怒不形于色,望向谢漪:“朕之师,朕能做主否?”

    谢漪答:“陛下年幼,不知人心险恶,怕是难以决断如此大事,不如臣代陛下决断。”

    刘藻很生气,梁集与她站到一边,李闻也与她站到一边,他们三方相加,谢相竟还不松口。

    刘藻容色冷了下来,挺了挺背,好使自己看上去底气足一些,问:“谢相以为何人可胜大任?”

    谢漪说了个名字。此人刘藻曾有耳闻,又是一隐逸贤人,避世深山。这样的人,教起书来,只怕较桓匡犹不如。

    刘藻自不愿答应,环视殿中,问道:“众卿以为如何?”

    众卿有人曰可,有人曰不可。如此一来,又是一通廷辩。

    辩了一上午,刘藻听得头昏脑涨,依旧无结果,只得下令散朝。

    谢漪早打算如刘藻所愿,但她若不争一争便退让,难免使太后生疑。眼下便是暂且拖一拖,过上几日,显出孤军难支之态。以陛下之慧,必会以利诱她,到时她在退步,便是合情合理。

    谢漪算得极准。刘藻c李闻c梁集三人,看似一心,实则只李闻真心要当这帝师,梁集则不过帮着吆喝一声,除此之外,再无出力。

    刘藻发觉不对,立即召见了李闻,与他深谈了一番。而后使人召她。

    谢漪也想知陛下会开出什么好处,来使她退让,便欣然而往。

    刘藻努力了许久,还未将李闻推上帝师之位,本该沮丧,但她却神色焕然,显出勃勃生气。她见了谢漪,第一句便是:“朕要廷尉为朕师,望谢相成全。”

    谢漪不由想起武帝来,武帝的为人,便是如此,喜单刀直入,而厌曲折婉转。她在皇帝面前坐下,问道:“莫非往日臣教陛下,不够用心,而使陛下欲另觅良师?”

    刘藻郑重道:“丞相诤言教朕,朕获益匪浅,故欲拜卿为太傅,以李卿为少傅。”

    谢漪并不奇怪小皇帝会以重利诱她,只是颇为惊讶,她竟说服了李闻屈居少傅。

    “如此行事,岂不是令臣喧宾夺主?”

    刘藻连脸色都没变,淡然道:“廷尉已答允了。”

    话已至此,谢漪该如打算的那般,答应下来,做一个被重利熏昏头脑的昏庸之人,只是她看着小皇帝那一本正经的模样,忽觉陛下是当真长大了,头一回出手,便条理分明,进退有度,使她格外欣慰。

    刘藻见谢漪不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