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34章 算学院(第1/3页)  帝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_t;但是,余长宁似乎对今日所有的冷遇视而不见,反倒饶有兴趣地前去算学院参观,如何不令罗东梨和何正奇‘摸’不到头脑,不知道这位新来的祭酒大人心里打的倒地是什么算盘。小说下载80一一

    听罢罗东梨之言,何正奇认同点头道:“罗大人说得不错,好,那我们就看一下余长宁面对这个下马威有如何表现!”

    两老颔首相视而笑,轻轻捋须都是一派成算在‘胸’的模样。

    另一方面,余长宁跟着博士庆和前往算学院,一路听庆和解释着国子监的各种情况。

    庆和极为健谈,笑着说道:“大人,我们大唐官雅称“六学二馆”,六学是指国子学c太学c四‘门’学c律学c书学c算学,隶属国子监,而二馆指的是弘文馆c崇文馆。根据学子资荫(即父祖官爵)的不同,朝廷会将皇宫贵族们的适龄子弟安排到不同学馆学习,其中弘文馆c崇文馆大多招收皇族勋戚优秀子弟;国子学c太学c四‘门’学分别面向三品c五品c七品以上官僚子弟,律学c书学c算学则面向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从教授内容区分,国子生c太学生c四‘门’生学习儒家经典,律学c书学c算学学生则学习专‘门’技术。”

    以前三弟余长远就是算学的子弟,对于这些条条款款的规矩,余长宁多多少少知道一点,闻言笑着点了点头,接着又问道:“不知每个学馆学子人数可有限制?”

    庆和捋须微笑道:“大人,国子监占地将近一坊,场地极大是宽大,其中国子学定额三百人,太学定额五百人,四‘门’学定额一千三百人,律学c书学c算学均定额百人。总的算来,国子监内共有学子两千之多。”

    一席话听得余长宁暗暗乍舌,拥有两千学子的学校放在二十一世纪不算什么,但是在唐朝,不用问一定是世界上最大的学馆,而且学子不是官二代就是极其优秀的民间子弟,可谓大唐的‘精’英学子,怪不得长乐公主会说国子监祭酒比鸿胪寺卿强上不少,以后自己行走官场,不少成为官吏的学子都会称呼自己一声“恩师”,对自己将形成很大的政治助力。[更新快,网站页面清爽,广告少,,最喜欢这种网站了,一定要好评]

    见余长宁不断颔首点头,庆和又道:“除了我们大唐学子外,国子监里面还有不少域外之国派遣留学的学子,如高句丽c东瀛c新罗c百济c突厥c吐蕃等等,总计有一百余人。”

    余长宁知道现在大唐文明风华可是独领当世风~‘骚’,周围诸国无疑不将国子监视为培育人才的最好之地,昔日身为部落头人的甄云也曾经慕名前来长安国子监求学,正是因为这段经历,才使得甄云在治国理政c运筹帷幄c领军布阵等方面如此出众,从而建立了能够与大唐分庭抗礼的突厥汗国。

    想及甄云,余长宁不由想到了自己的那一双儿‘女’,也不知思远琉夜现在如何了,真是想念他们啊!

    不知不觉中,庆和已是带着余长宁走到了算学院‘门’之外,随风轻轻摇曳的松树林中,一座红墙绿瓦的院子正静悄悄矗立,里面三排房屋呈马蹄形排列围着中间一栋红木小楼,当真是清幽雅致。

    见余长宁停下脚步四顾环伺,庆和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大人,由于算学院一共只有百余学子,所以占地远远赶不上太学c四‘门’学。”

    余长宁点头笑道:”已经很不错了,走,陪本官进去看看。”

    走入院中,三排房屋中却是静悄悄的一片,余长宁正在纳闷之际,庆和看出了他的疑‘惑’,微笑解释道:“由于今日正直季考,所以学子们全都集中在红木楼内参加考试,请大人在此稍作歇息,在下立即令学子们出来相见。”

    余长宁摇了摇手笑道:“不用不用,岂能因本官一人之事而耽误学子们季考?待会本官进去随便走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