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十四.烦恼新生代(第1/9页)  李白出侠记之青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09

    正月十九后晌,汪秉真回到鱼梁镇。

    他很快意。

    他是除夕那天回到宣州老家的。汪氏是江南一大世家。汪秉真这一支,源自声名显赫的歙州汪华兄弟。此时,距离汪秉真的家族迁徙并落户到宣州,已有一百多年。最早来到宣州的落脚地,名叫古溪口(今溪口),是一个离宣州城约九十来里远的山间古镇。从父辈起,再由古溪口迁入宣州城。

    宣州即今安徽宣城,一般国人对它恐怕不会很熟悉。

    可若回到唐朝,就会大不相同。

    说到天下州郡的繁华奢靡,唐代有句俗话,叫做“一杨二益”。扬是扬州;益者,今四川成都也。

    紧跟着排第三的是哪儿?既非杭州,更不是歙州,而是宣州。

    中国社会经济重心南移,是一种历史趋势。

    地处江南的宣州在唐代崛起,典型地显示了这样是一种趋势。宣州矿产资源富饶。历史上也曾开发过,但规模不大,限制也颇多。

    有唐一代,国家推行“弛禁”冶金政策。

    采矿和冶铸方面,实行民间矿冶“弛禁”政策,即允许私人开采c冶铸,官营和私营并行不悖。私人开采c冶铸的铜c铅c锡三种金属,由国家收购,用于铸钱c制造军械以及各种社会生活用品。鼓励民间开采与冶铸,有利于冶金业的兴盛与发展;全国范围内的矿产资源,“听百姓私采”,获得了广泛的调查;《新唐书地理志》和《元和郡县图志》c《唐六典》c《通典》等文献中不同程度记载了各地的矿产,即是这一政策的收获。民间开采c冶铸c以及金属加工制造的技术水平获得了一定的进步,为官营冶金业提供了有一定技术的官徒资源。唐代创设的水驿制度,使宣州丰富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河道c沿河港埠得到疏浚与建置,对航运业的发展作用十分明显。

    凡此种种,造就了宣州这样一座独具特色的c史上第一座冶金业城市,国家钱币制造c铜器制造c军械制造三大重要基地。

    同时,宣州也是全国造笔和造纸业的重镇,其所产宣笔和宣纸品质极高c历久不衰。

    一千多年后今天的中国人知道宣州(宣城),更多是托它的福。

    歙州汪氏,似乎大多有经商天赋。宣州的这一支,就与宣笔经营有关。

    这年,汪秉真二十三岁。三个姐姐都已出嫁。汪家在宣州城内有大小不等的六七家铺子。眼下,父母与他和一个妹子亲自经营一家颇具规模的笔庄。笔庄号“小诸葛”前店铺后作坊,雇有七八个制笔匠人和伙计。因其祖母出身著名的制笔家族诸葛氏,所以一家人大多老于制笔。其所制笔虽未以诸葛氏命名,其高品质却不遑多让,因而还是大受市场追捧。

    他们在宣州活得不如祖先体面,

    却也蛮滋润。

    310

    汪秉真却想换个活法。

    经历了这次回乡的艰难,他决定歇手科考。

    乡贡及第之后的这些年,几乎没间断过的赶考,不仅累得精疲力竭,耗费也甚为浩大。今年困守鱼梁镇,他细细一想,发觉除了考试,并没长多少学问c也鲜有多少才干。与其把一家人年迈双亲好不容易挣来的大笔钱帛,扔到考功名的疑似无底深潭,不如先踏踏实实做点事。

    可把这主意跟爹爹一说,却惹得老人家老大不高兴,一连三天没理他。

    这也难怪。

    他自小在家族子弟中数最聪颖,备受长辈看重。自十七岁那年州考及第成为乡贡,他一时被家族视为后生楷模c被街坊捧为宣州才子。眼下,就差最后一关就要成功,不仅父母失望,还给家族老人以沉重打击。

    后来,老人渐渐想通了,同意暂时丢下科考c先把该做的事做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