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腥风满楼为哪般(第1/4页)  李白出侠记之青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庙小神灵大

    我今儿说的,是个穿越大唐朝的铁血故事。

    故事发生的地儿,却是个小地方。它是一个叫长乐坡的小镇子。位于古唐长安(即今西安)城近郊。从地图上瞧,就小得针尖一般。

    哎,你可别小瞧了长乐坡。它虽小,却是出奇地古老。传说上古时候,就有个仙人瞧上了这儿。此地浐水南北奔流c山秀土肥。这老兄就想多盘垣几日乐一乐。只可惜,愣是没现成的地儿歇脚。于是,便顿顿脚,在身旁就地垒起一处高台,筑了间茅屋。从此,人们就管这儿叫长乐坡。这一说,至少也得有五c七千年了。

    不单是老。这地儿,也大大的有名。自那以后,这儿人烟渐密,慢慢成了个小村子。也慢慢成了沟通关中平原与太行c山东和江淮的陆上要道。那以后一晃,又是几千年。到了汉武帝那会儿,又多了一条东西走向的漕渠。这是为了改善京城的漕运开凿的,在这儿与自北南下的浐水交汇。今儿说的故事发生时,漕渠依然畅通如故。这漕渠可了不得,说它是历代c尤其是大唐帝国的一条命脉,一点儿也不夸张。于是,这村子又是一变。它依漕渠一字而起,渐渐成了个小商埠。自李唐定都长安以来,因此处水陆并举,成了京城一大货物商客集散地。如今,这长乐坡早已是人烟稠密c铺户繁杂。这镇子中间,是一条五十来步宽的官道。它由长安城婉延而来,象一条经天白练,穿小镇而过直挂到远处突兀的山崖前。特别是长乐坡拱桥西南这一带,可谓气象万千c极一时之盛。——这是一条今已废弃的宽广的古河道,河沿斜过小镇;中间却又分外开阔,平日里林木森郁,丘石兀然。这儿散落其间c星罗棋布的书肆c茶坊c当铺c杂货滩c酱菜园c小食铺,多得数也数不清。而它的四周,屋子一家紧挨着一家,又是一家跟一家在比敞斗高。平日里,这儿几乎没一刻不是热热闹闹的;而赶上晚照渐收c炊烟渐起的时分,又是份外的温婉宁静。那平和淳美劲儿,没法提。如若逢集,或是到了岁末年初,街头巷尾更是驴鸣车动c人声鼎沸,喧嚣不已。忙乱中的那一派勃勃生机c洋洋喜气,活脱一幅最质朴的大唐世俗风情图。

    当然,这说的是在唐朝。唐时的长乐坡,远出长安城东边的春明门外,离京都约九里远。现今,随着城圈的扩大,它被划进了西安城内。而且也全无旧日模样,变的极其现代。这不奇怪,天底下啥都顺时而变嘛。可要说可怪,也真怪。长乐坡这地名儿,打取好后好像就一直没变,一直流传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好啦,闲话就说到这儿。下边,我就带各位穿越回一千年前的唐朝。

    穿回到唐长乐坡。

    2杀机

    这天,真叫冷得慌。

    古人用阴历,或农历。我说的这天,是唐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的正月初六。俗称年初六。我说的冷,有两层意思。一是天候实情。去年三十以来,都冻得死人。一连七c八天,老天像是着了魔似的,一个劲地往下泼雪。京都长安城内外,尤其是临山又傍了河的长乐坡一带,更是如此。这景象咋样?少见。说到这儿,想起最近读到过的一篇叫《久雪》的曲子。那是明代散曲大家王磐写的,用到这儿正好:“乱飘来燕塞边,密撒向程门外,恰飞还梁苑去,又舞过灞桥来。攘攘皑皑,颠倒把乾坤碍,分明将造化埋。荡磨的红日无光,隈逼的青山失色。”

    到了今儿晌午,老天总算开了眼。满地还象是裹了一床白被单似的素得吓人。风儿却比往日割得紧。一是乡缘人气。——这天长乐坡这儿的情形,却大大的变了个样,冷得让这儿的乡亲不认得了。

    天冷没得说。后一个咋冷法?

    你瞧去,镇子上空空荡荡。穿镇而过的官道,像是被歹人胡乱踏过,脏稀稀的。更像是一条青涩的怪蟒,游荡到山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