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章 “感觉”会骗人(第2/3页)  史上最坑劝学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屋子里关上门。

    在一家看上去还算正规的网站上,99元一门课,胡晓北买了地理和政治两门课,剩下102元放在微信里留作备用。

    连续两天考试,精神紧绷之下,胡晓北感觉自己收获良多。

    具体收获了什么,让他说又说不出来,总之就是很充实。

    “这很好,但也很不好。”

    很好,是因为毕竟这是一种满足的感觉,他确信这两天的考试他没有虚度。

    很不好,是因为自从有了系统,他那些有用的感悟,都会变成领悟点,可这两天并没有领悟点入账。

    这种微妙的感觉,让他冲动的拿出了物理卷子。

    他叹着气,直摇头,但就是忍不住要做题:“冲动了,太冲动了!”

    做卷子不是目的,找感觉才是。

    他已经有段时间没反思了。

    这次,他需要反思一下这种考试后的满足感,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做了几道题,胡晓北回想着涉及到的知识点,发现明显和今天考过的月考卷子高度相似。

    又做了几道,胡晓北基本总结出了规律,这张卷子从知识点分布上看,就是以开学以来两个月的复习内容为主。

    所以,这很可能是本次月考的一套后备试卷。

    估计是物理教研组这次月考搞的ab卷,b卷没用上,为了不浪费出题老师的辛苦劳动,印出来当家庭作业。

    做一道题,就想到它对应的知识点,这种清晰的做题思路让胡晓北有种新奇的感觉。

    “嘿,刚才的满足感还没找到,这又有一种新的赶脚了!”

    胡晓北无奈的一笑,随后就想起,老耿曾经说过:“你要学到程度?要看到题就知道考的是哪一块知识点,脑海里就会瞬间想到,这就是什么什么地方的题,我见过。”

    “姑且叫这种感觉为刷题时对应知识点的感觉,简称对应感。”

    “对应感”让做题时的思路更加清晰,也更容易找到解题思路,如果不只是物理,其他学科也训练出这种感觉,是不是做题时会更顺畅呢?”

    “嗯!有空多找感觉!肯定也是一个好方法!”

    胡晓北自信满满的给自己加油。

    但是,很快,他又意识到:“没有领悟点?!”

    按理说,这属于学习方法,粉笔精给起来很痛快的那种,

    “等会儿啊!我再想想!”

    胡晓北又开始反思。

    这种“对应感”,你不能说它不好,但从理智c客观的角度,其实

    这种感觉本身并不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你不能从中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收获!

    所以,为了感觉而找感觉没有任何意义!

    “对!这才对!”

    胡晓北精神一震:

    “我原本的学习计划已经很充实,学习方法也很适合自己,不能为了感觉爽,就给自己增加新的方法和计划。”

    “刻意去找感觉,其实是舍本逐末,就像我的物理,能有‘对应感’,是因为我对知识点和题型的掌握已经到了一定程度,刷题时自然而然的就会有那种感觉。”

    叮!

    “宿主学习物理有所感悟,获得领悟点1。”

    看!果然是这样!

    有些自我感觉,其实很有欺骗性!

    同理,这两天以来,那些微妙的满足感,考试后的充实感,其实也有一定的欺骗性。

    充实感本身并不能让我们有所收获!

    对那些不能让我们进步的满足感,要提高警惕!

    叮!

    “宿主学习有所感悟,获得领悟点1。”

    连续两个领悟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