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七章 朝中风波(第1/3页)  一世繁花一世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李治即位的头两个年头里,中书令褚遂良曾利用职权,强行压价买下了一位下属官员的田地。这件事在当时就被认为是在以权谋私。但因为众朝臣都惧怕于他的地位和背后的势力,竟也无人敢管。

    一些皇亲国戚则更是明目张胆的大肆敛财,其中以滕王元婴c蒋王恽最为大胆。因此当时的官吏在处理公务时,往往也要互相关注,不能秉公办事。

    为此李治还特意传召了宰相长孙无忌。

    “宰相大人对于大唐如今的贪腐之风有何良策吗?”李治问道。

    作为顾命大臣的长孙无忌却毫不在意的回答说:“这种行为怎么能够杜绝呢,只要是官员们绝不敢于贪赃枉法以权谋私便是了,至于小小的收取人情,恐怕就算是皇上也是不能够彻底避免的吧!”

    曾经是太宗最信任的大臣长孙无忌,此时可能早已经忘记了太宗谆谆教导的防微杜渐。

    此后,太宗时期政治相对清明的时代便归于结束,官吏的贪污之风又开始猖獗了起来。

    在王皇后还在位时,李治曾带着厚礼和武媚一起到过长孙无忌府上做客,结果不料长孙无忌只收下了厚礼,却并不支持武媚为后,再加上长孙无忌曾纵容官员的贪腐之风,自此李治便一直怀恨于心。

    于是,在武媚封后大典之后,李治便迅速将长孙无忌的羽翼褚遂良贬到了潭州任职都督之职。

    国公府中“宰相大人,下官再也不能为大人效力了!”褚遂良沮丧的辞行道。

    “遂良兄,你不要担心,老夫定会劝阻皇上,令你早日回京的!”长孙无忌悲从中来,但还是劝慰着褚遂良。

    朝堂之上,韩瑗为被贬任至潭州都督的褚遂良讼冤道“启禀皇上,褚遂良公忠体国,希望皇上能够赦免他的罪行”。

    李治说道:“褚遂良狂悖乖张,直言犯上,朕责罚他,怎能算是有过错呢?”

    韩瑗答道:“褚遂良是国家的重臣,他的缺点就好像是白纸上停了一只苍蝇,何至于就说是有罪呢?皇上富有四海,安享太平,却驱逐旧臣,难道不怕世人的诟病吗?”

    李治摆摆手说道“爱卿不必多言,朕意已定,绝无更改的余地。”

    韩瑗听后气愤不已“请皇上恩准臣就此辞官,告老还乡吧!”

    李治听后笑道“爱卿乃是国之重臣,怎可随意辞官?你先退下吧,朕今日也累了!”李治揉着太阳穴打发着韩瑗,心中想的却是韩瑗竟敢以辞官相威胁,自己又怎么可能如此轻易的放他离开。

    在重新册立太子不久之后,由许敬宗c李义府着手调查的四人现已有了罢免的名目。

    因反对废王立武,对皇上不断进言,早已被赶出朝廷到潭州任都督的褚遂良,再一次被调到了离京师更远的广西桂州去任都督。

    这日许敬宗c李义府又奏禀皇上“启奏皇上,中书令来济c门下侍中韩瑗与远在广西的褚遂良共谋反叛。韩瑗认为桂州乃是用武之地,准备以桂州作为造反的策源地,以褚遂良为日后起事的外援,因此行使宰相的职权,授褚遂良为桂州都督。”

    李治道“他们竟敢如此胆大包天,传朕旨意,将韩瑗贬为振州刺史,来济贬为台州刺史,令其终生不得回京。”

    而晚年的褚遂良则是又一次被贬,这一次是被贬到了大唐边境的极度贫瘠之地。

    褚遂良收到贬斥的诏书后,在绝望之中,写了一封书信给李治。

    信中写道“吾皇万岁,臣下褚遂良曾有幸能与高祖c太宗南征北战,共同创立了大唐眼下的不世之基,也曾经是最坚决支持皇上继位这大唐江山的大臣之一,臣下恳请皇上能够念及臣下的一片

    赤胆忠心及以往为大唐效力的情分,饶恕臣下往日的罪过,臣定将不胜感激誓死相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