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7章 澶渊之盟(第1/3页)  品读历史—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澶州,一座规模不算很大的城池,在短短的数月之间,竟然集结了数十万的人马。宋辽双方蓄势待发,刀出鞘,箭上弦,空气中都弥漫着肃杀的氛围。

    暴风雨来临了,双方将士都在对峙中等待着大战的爆发。

    宋朝带来了全部家当,辽国也集结了所有的兵马。萧太后自打南征以来,一路高歌猛进,可谓是处处告捷。

    可萧太后对目前的局势却倍感担忧,皇帝耶律隆绪也是骑虎难下,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打吧,没有信心;不打,又找不到合适的借口。

    这还得从前线大势说起。辽国虽说起兵以来,一路势如破竹,可萧太后心里跟明镜似的。她清楚这些都是虚的,实际上宋军的重镇一个都没能拿起。瀛洲c冀州c贝州非但没能成为辽兵进军的跳板,反而成为了扼守辽兵退却的咽喉。

    在这些重镇中,宋军坚守抵抗,生生拖住了辽兵大部分的人马。辽国出征人员三十万,能到达澶州的辽兵却不足一半。

    宋真宗的亲征,这也在萧太后的意料之外。最近几年的试探,让萧太后察觉到了赵恒的软弱,惧辽情绪在宋朝是自上而下的蔓延,可宋真宗的御驾亲征,实在是太出乎她的意料。

    这些只是其中的客观因素,最主要的是大将萧挞凛的阵前殒命。

    萧挞凛(又做挞览c闼览),在《辽史》的记载中,只有短短的数语:“挞凛幼敦厚,有才略,通天文。”

    说起来,也不能怪别人,萧挞凛的运气实在是太背了,还没来得及在历史舞台上登台亮相,就已经命丧黄泉。

    我查了下这位仁兄的资料,发现他曾跟随过耶律休哥,参加过守卫燕云之役,也参加过986年的那次惊心动魄的宋辽大战(宋称之为雍熙北伐)。

    总的来说,此人应该算是一位能征善战的老将了。可他却死的实在是窝囊。

    辽军主帅萧挞凛在外出侦查地形时,被一种名叫床子弩的利器(伏弩)射中头部,中箭身亡。

    这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可却是真实的。

    萧挞凛的意外死亡,大挫辽军锐气,使局势更加不利,就连萧太后听到这个噩耗后都失声痛哭。史书写着这样一笔:“太后哭之恸,辍朝五日。”

    大将阵亡c军心震动c后路被截,形势差强人意。这一切都逼迫着萧太后不得不做出一个决定——和谈。作为杰出的政治家c军事家,萧太后比任何人都清楚眼前的局势。要想找一个合适的台阶,和谈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少在目前的局势下。

    大国之间的较量,拼的不仅仅是实力,更是胆略!

    萧太后既想谈判,又不想失去谈判桌上的主动权。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她想到了自己身边的宋朝降将王继忠。

    王继忠是宋真宗的侍卫兼玩伴,在六岁的时候就侍奉在赵恒的身边,三十多年来一直任劳任怨。赵恒当上皇帝后,王继忠也水涨船高,从小侍卫一路升迁至殿前都虞候。

    殿前都虞候,这可不是普通的级别。王继忠一没战功,二没资历,三没声望,当上这样一个大官,王继忠自己都觉得是祖坟上冒青烟了。可好景不长,不久后就被派往了前线。

    事后证明,前线并不是好混的。在一次作战中,王继忠被辽兵给俘虏了。

    成为了俘虏后,王继忠并没有丢失气节,他做好了承受老虎凳辣椒水的准备,可万万没有想到,辽军对他却一反常态,好吃好喝的供着,也不需要他做什么,也不过问他有关宋朝的任何机密。

    唯一一次用到王继忠的,就是眼前的事情,让他写一封信,一封议和的信。

    在萧太后的授意下,王继忠以臣下汇报军情的口吻,给宋真宗写了一封信件,巧妙的传达了辽国希望议和的信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