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章 民生是根本(第1/2页)  品读历史—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匡胤是一个政治家,也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这位仁兄自从登上皇位的那一刻起,就一直没有停歇过。为了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辉煌盛世,他呕心沥血,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每天都不停的批阅奏折,处理着各地的紧急要务。

    不仅如此,面对地震c灾荒c洪涝等各种自然灾害,赵匡胤总会派遣官员在第一时间施行人道救援。

    因为他深刻的懂得一个道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才是根本,百姓才是奠定国家的基石,基石不稳,那么国家难以长存。于是他在位十余年,制定了一系列恢复生产和整治民生的政策。

    赵匡胤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宋朝从这一刻开始国力走向强盛,人才不断汇聚而来。

    宋太祖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的黄河下了很大的力度治理。黄河的问题主要是水患。五代时期,黄河时常决堤c改道,淹没村庄农田,宋初也不断有水灾出现。赵匡胤从建隆三年(962年)开始,就多次下诏黄河沿岸修堤筑坝,并大量种树,以做防洪时用。为了防患于未然,从此以后每年的二月c三月,均为黄河堤坝例修期。因此,素以黄害著称的黄河在太祖在位的17年中,没有丝毫发威的机会,大量沿岸百姓受益,从居无定所变成了安居乐业。

    天道无常,有时候老天爷的脾气谁也摸不准,洪水也来的猝不及防。

    比如972年五月,黄河在濮阳c武阳等多地决口。这次的洪水不仅迅猛,而且犀利,再加上暴雨的来袭,这成为了宋朝自建国以来遇到的最大的一次洪水灾害。

    这次洪水与以往不同,波及的范围极广,澶州c滑州c济州c郓州c曹州c濮阳等州郡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这也多亏了赵匡胤有先见之明,以往修筑堤坝,广种树木的优势显现了出来。由于堤坝的疏通,树木的灌溉,除上述几个重灾区外,其余周边地区都趋于稳定,但形势依旧严峻。对于灾区中的百姓,赵匡胤并没有放弃他的子民,紧急下达了动员指令。

    正所谓出现问题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对待。

    灾情传到京城后,赵匡胤立即下令从太仓(储备粮库)中先运粮米2万石,紧急物资等急行押送至灾区前线,同时设置水陆转运计度使,负责修缮黄河决堤。

    朝廷的紧急动员,避免了洪水肆虐的场景出现。洪水虽然迅猛,但2个月后逐渐平静下来。

    局势稳定后,宋太祖还下令免去这些地区的赋税c田租,以便百姓休养生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黄河之外,朝廷对运河c汴河c蔡河等主要河流也做了不少修整。这些往大了说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稳定c商业经济的流通,往实了说就是百姓所关心的民生大计。

    民生其实并不复杂,就是要做到以民为本,服务于民。

    968年,陕川的采津c绛州的垣曲c怀州的武陟发生饥荒,宋太祖下诏救济这些灾民,挪用库存里的粮仓大米c小麦十万斛,由专有官员负责押送。

    赵匡胤经历过贫苦潦倒的日子,也见识过贪官们的可憎面孔。在往常的赈灾粮中,总会伴随贪污的现象发生。对于那些衣食无忧的高官来说,百姓的死活并不是他们所关心的问题,腰间的荷包才是他们看重的。赈灾粮(赈灾银)中的贪污频发,让赵匡胤下决心整顿理吏治。

    为了能真正让这批赈灾粮用在实处,他还令下了一道特别的指令。为了不给那些官员贪赃枉法的机会,宋太祖下令,这批赈灾粮运到指定区域去,由百姓推荐名声显著c年高德劭的老者来负责发放,朝廷派专人负责监察。这样一来,赈灾粮才真正用到了实处。

    至此吏治篇正式出炉。

    对待百姓,赵匡胤是一副慈祥的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