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缘起(第1/3页)  情洗江山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炎黄子孙外儒内道。

    话说孔子当年认为“西周礼乐崩坏”因此周游列国,言传身教门徒三千。成为儒家创始人,并被后世尊为圣人。而传言老子一生命运多舛,西出函谷关,留下《道德经》后飞升成仙。还有传言老子将至函谷关时,曾有紫气东来三万里!

    从古至今诸如黄帝成仙,彭祖长寿,山神水伯,星宿天兵以及妖魔鬼怪的传说常常流传于世。就是距今最近的,也有魏晋有道名士的传言不断,所以人们希望自己活的长久,更希望能受天神祖先的神力保护不受妖魔侵扰,每每逢年过节的祭拜。

    据说道家的先贤们溯本寻源,静心练气,追求“道”之真意,竟真的悟出了许多延年益寿,点石成金的道法。而且世上还有许多不死丹药的传闻,让人们有望长生。自打隋末天下大乱,也常有巫术祭祀,占卜未来等术,用来决定无数人的生死前途!

    而要说长生,帝王们对此事,比一般人还要痴迷。

    所以儒道两家并存,甚至可以左右天下。

    现今正是大唐年间,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以儒家教化世人。道家便是正派宗教,道家门派林立名士辈出,更有传说中医起于源道家,不仅如此,民间各行各业祖师爷大部分都是道士。所以道士们往往还担着行医济世的担子,降妖除魔的责任。

    在百姓的眼里道士们就是真正的仙人,因此道家民间威望极高。

    可惜华夏大地上不知何时起有了和尚,然后变成了很多和尚,他们信仰佛祖,劝人向善。还说因果轮回注重来世,与道家注重今生唱反调。

    谁能想到,这个外来的宗门窃取道家经典融入自己的学说,竟能发展壮大,与儒道抗衡。几百年来明争暗斗。

    有争斗的地方,就会有故事。

    有句话叫“盛世和尚敛财,乱世道士下山”现在正是盛世,而且还是空前的盛世。天下糜烂之气已现。

    这不就在一处大殿内,众人吵的不可开交,许多人面上通红。他们可不是娇羞,而是气急败坏到了极点。

    一中年道人拱手道:“掌门,那群和尚欺人太甚,修寺庙都修到我们头上来了。要我说,我们倾巢而出,将他们杀个干净,我堂堂道家福地洞天,岂能遭人侵占。”另一人道:“哎~不可,不可,我们只可智取,不能妄动刀兵。倘若我们一动,天下道佛必然都会加入争斗,我们也看看别的门派的意思。想必他们门口也多了不少寺庙吧”

    当今天下佛门兴起在北方几乎成了佛国,只剩零星的几家道观还在苦撑。曾经被称为紫府山的的地方,也成了佛门第一宗,五台山,最著名的建筑有“五禅处十宝刹”此地僧侣过万,其实就是密宗与中土佛宗组成的联盟,而且其余寺庙不计其数,传说乃是文殊菩萨道场。

    而山中的紫府观,是道门在此处的最后一处道观了。最近万佛阁的和尚来到观中,手捧朝廷文书,让道士们都收拾行囊,搬出紫府观去,此地要要改建庙宇。听闻此事,那还得了,许多人从小修道心底早把这里当做了家。当时便起了冲突,来人修为颇为高深,但被年长道士打的重伤,仓惶逃回了。道士们也是嘴上英雄,若真是倾巢而出,只怕也是鸡蛋碰石头。

    紫府观掌门紫薇真人,长叹一声,刚要说话只觉右眼直跳,殿外忽然金光弥漫,一阵阵漫天佛陀念经吟唱之声传到众人耳边。突然凭空一股大力掀翻了大殿殿顶,众人这才看清,头上大片大片的祥云压来,云端尽是些庄严肃穆的和尚。

    看着云端上的秃头,紫府观众人直恨得牙根痒痒。紫薇真人修为在身,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诸位来此,是想找回场子了”那云端最前面一人回道:“我们有朝廷文书为凭,你们不尊召令,反而打伤我门下弟子是何道理?”

    紫薇真人一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