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二章 偶遇至宝(第1/2页)  万念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历史传说中,炎帝是一位伟大的人物,是他开发了华夏的原始农业,是农耕文化的创始人。传说他创造木制耒耜,教民耕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传说他遍尝百草,为人医病,是华夏中草药的第一位发现者和利用者。

    不仅如此,还传说他利用火为人类造福,制造乐器,倡导物质交换。总之,炎帝炎帝在历史传说中是与农、工、商、医、文等各领域的发明创造分不开的一位神祉,因而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炎黄子孙的无比敬仰和祭祀。

    炎帝部落初期从事采集、渔猎,因发明农业,开始了半定居的农业迁徙生活。迁徙路线是沿渭水东下,到达河南、湖北一带。炎帝部落对中国农业发展有伟大贡献。炎帝“遍尝百草”,发现可食用植物并培育成农作物。同时,改善饮食结构,了解植物的治疗作用,开创了中国医药史。

    相传,上古的时候,没有农业,人们靠打猎、捕鱼、采摘野果为生,挨饿、受冻、遇险,过着原始游牧生活。炎帝看到人民这种苦境,心里极为不安,日思夜想,要大家过上丰衣足食的安安稳稳的日子。

    他想,要是有一种草结出的果子又多又能吃,那就好了。他不辞辛苦,冒着生命危险,走遍了名山大河,尝尽了无数千奇的果子,有一次误吃了毒果差点送了命。炎帝不灰心,终于在南方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找到了他心目中能结出很多果子又能吃的草,这就是禾苗。

    经过试种,第一年就收了满满一担黄澄澄、又脆又香的果实,第二年,收获了几十担。从这以后,一传十,十传百,天南地北,种谷的人越来越多。为了减轻人们耕作的劳苦,炎帝又教会人们耕作技术。

    炎帝种谷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人们把炎帝敬为神农。明崇祯十二年,把炎帝寻禾种禾的地方取名为“嘉禾“。

    炎帝管理部落,治理天下很有方法。他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智贵于人,天下共尊之。他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勤,不罚而邪正,不忿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人民无不敬戴。

    炎帝还是我国教育的始祖。他教民使用工具,教民播种五谷,教民医药,教民制陶、绘画,教民弓箭、猎兽、健身,教民制琴、教民音乐、舞蹈,还教民智德。

    炎帝对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炎帝精神,首要的是创业精神,奉献精神,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炎帝精神使中华后裔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斗争中,摆脱愚昧和野蛮,追求先进与文明。这种精神使华夏民族获得了高度的团结和统一。

    至于炎帝的出生地,至今没有定论,事实上炎帝是一个神化了的人物,它代表的是远古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改造自然集体智慧的集中体现.在今天,“炎帝“和“黄帝“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被载入世界文明的史册,中国人也称为“炎黄子孙“。

    黄帝与炎帝同族,也是少典氏的后代。母亲名叫附宝。附宝结婚多年没有生育,心里非常焦急。忧心忡忡的她晚上不能入睡,出门仰观天象,向上苍祈祷。忽然北斗七星的第一颗天枢星周围出现一道巨大电光,四射的光芒十分耀眼。

    附宝一阵头晕目眩,竟然感应而怀胎,整整两年后生下了黄帝。黄帝从小有奇异之像,似乎是注定要做中央天帝的。他天生四张面孔,能同时注意东南西北四方动静,天上人间的任何事情,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炎帝因为仁慈,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拥戴,势力逐渐扩大。炎帝所在的姜水流域和黄帝所在的姬水流域相距不远,虽然是同族兄弟,但是水火不容,终于在阪泉之野爆发了大战。结果以炎帝败退南方告终。

    但战争并没有到此结束,炎帝的后裔与属下先后奋起为他们心中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