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章 部队装备(第1/3页)  大明旗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就要到期了,余天佑这几天一直在思考下一步的军队建设,兵种怎么设置,训练怎么搞,武器从哪里来,这些都要想到前头,他还想着在大比武后,给全旅授衔,但这些工作别人都帮不上忙,只能他自己一个人做,不过现在好了,三个兄弟都聚齐了,很多工作就可以立刻开展起来了。

    对于武器,余天佑在穿越前曾做过研究,在现在这个历史阶段,明朝军队还在普遍使用大刀长矛弓箭一类的冷兵器,但欧洲列强基本都换成了火绳枪。

    火绳枪是靠燃烧的火绳来点燃火药,是现代步枪的直接原型,中国人发明火药后,到1259年(南宋开庆元年),寿春府(今安徽寿县)火器研制者发明突火枪,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支单兵手持式竹制火枪。

    1252年旭列兀所率之蒙古军攻入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使当时初级火器的制造和使用方法传入了阿拉伯人的手中,但直到100多年后,中国的火器制造技术才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4世纪30年代,欧洲出现了第一种管形金属制火器,称之为火门枪。

    但这种简单的手持火枪,既没有照门也没有准星,而且没有可以抵肩的枪托,仅能进行概略射击,它在战争中的作用恐怕仅仅是造成敌军的混乱而让己方步兵和骑兵有机可乘。

    大约在1450年左右,欧洲火器研究者便将其改进为半机械式的点火装置:在枪托的外侧或上部开一个凹槽,槽内装一根蛇形杆,杆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构成扳机,可以旋转,并有一个夹子夹住用硝酸钾浸泡过的能缓慢燃烧的火绳。

    枪管的后端装有一个火药盘,发射时,扣动扳机,机头下压,燃着的火绳进入火药盘点燃火药,将弹丸或箭镞射出。而且还改进了枪托并加装了护木,使火枪可以抵肩射击。

    16世纪西班牙的穆什克特火绳枪代表了当时欧洲火绳枪的先进水平。该枪口径23c质量10~11kg,全弹质量50g,最大射程250,有效射程100,采用机械式瞄准具,每分钟可发射2发。

    同为16世纪,火枪传入日本,火枪在日本称为“铁炮”日本在欧洲火枪的基础上研发了“国友筒”与“三连筒”“堺筒”c“萨摩筒”等等。

    明朝嘉靖元年(1521年),明军在广东新会西草湾之战中,从缴获的2艘葡萄牙舰船中得到西洋火绳枪。1548年,又在缴捕侵扰我国沿海双屿的倭寇时,缴获了日本的火绳枪(铁炮)。明王朝的兵仗局,很重视仿制火绳枪,制成了鸟铳(鸟铳是明朝对新式火绳枪的称呼,因为枪口大小如鸟嘴,故称为鸟铳,又称鸟嘴铳)。

    火绳枪的操作非常繁复,第一步:清理引火孔和引药锅。火药残渣阻塞引火孔,这是火枪常出现的毛病

    第二步:将引药倒入引药锅,并合上引药锅盖。

    第三步:拧开装的小瓶,将从枪口倒入(近距离观察他的一身行头);

    第四步:将预先含在嘴中的弹丸(当时火枪兵普遍习惯)从枪口装入;

    第五步:从枪管下抽出通条,捣实弹丸和;

    第六步:点燃火绳:火绳燃烧速度较快,加上点燃后容易暴露,所以,不到射击前一般不点燃火绳;

    第七步:把火绳固定在火绳夹(也就是后来枪的击锤)上。由于此时引药锅盖是关上的,所以不用担心火绳的火星引燃引药造成走火。

    第八步:扣动扳机,火绳落下的同时,引药锅盖打开。引药点燃,弹丸发射~为了避免火药灼伤眼睛以及火光耀眼,在射击最后关头,枪手是闭眼的。

    火绳枪的弊端也非常明显,由于引发火绳枪需要一段火绳(通常是由几股细亚麻绳搓成的导火索,用醋煮过或用硝酸钾泡火绳枪手过),所以当时的每个火枪手都要在自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