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章转折(第2/3页)  枭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边。

    除了给欺瞒心里有些不悦外,从林家的根本利益出发,林续文也希望林缚先顾南边。

    津海守不住,大家还可以走海路往南边撤——看眼下的情形,北面的形势已经很难挽回了——这时候更需要南边能稳住、不出大乱子。

    “十七离开时,有没有说津海这边怎么守?”林续文又问道。

    “要在东虏反应过来之前,将河间的人马都撤到沧州去!”吴齐说道,“之后就要等南边的消息——燕京若许能守住,或许不能守住,但等南边稳定下来之后,就要逐步将津海城的难民往南边疏散!也许最后迫不得已,要将津海城放弃掉!”

    城小有城小的好处,便如阳信,三四千人,便能守得严实,但城里容纳不了多少难民。城大有城大的好处,就像津海城外围的城壕筑起来,勉强能容纳近三十万人避难其中,但这样的城池,防守兵力不能少,同时也避免会有给打入的薄弱处。

    一旦等东虏控制冀东地区之后,必然不会忍受侧腹有这么个心腹大患存在,一旦东胡人集中兵力来打津海,到时候要守住津海,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津海最终是守是弃,还要看形势的发展。不过在燕京还没有失守,朝廷在京畿尚有数万能战兵马之时,以津海军及淮东骑营为主力,守住津海是没有大问题的。

    林续文与吴齐交换过意见,再回到正厅,津海城里的将领官员,差不多都聚集到官厅。

    不管怎么说,真正的知悉详情也就那么几个人。

    即使不怕朝廷日后追究淮东欺罪惘上的罪名,但也不可能公开宣扬,那样会严重打击津海军民守城的士气。

    普通将领、官员也只知道林缚暂时离开津海是去山东督运、督军。

    一旦在渤海口的靖海水师全面收缩南下,运兵船又迟迟不通过渤海口北上,东胡人自然能明白淮东军北上勤王是声东击西之计更}}新整理,在冀东的虏兵自然将无所顾忌的往河间府腹地渗透、切割。

    眼前紧要的就是要在东胡人反应过来之前,调整津海的防务部署,散在外围的兵力全面收缩到津海、沧州两城,以海路为依托,全力固定这两座城池。

    黄锦年、陈文灯等官员对林缚抽身离开津海一事,也无话可说,眼前最紧要的还是配合林续文守住津海再说。

    军议结束,诸将都奉令去调整部署,吴齐跟在高宗庭后面走出来,喊道:“高先生,高先生……”

    高宗庭站住,等吴齐走过来。

    “我家大人说,能知他者,必高先生也,”吴齐说道,“事涉机密,不若有失,对于事先不能知会一声,我家大人要我代为跟高先生道个歉!”

    “知林制置使者,督帅也,”高宗庭微微叹道,“知道林制置使来津海的消息,督帅便坚持要我跟泉山、定邦来津海。定邦性子倔,死活要留在京中照顾督帅——督帅对定邦的坚持大发脾气,终是拧不过他。一开始对此我还有些疑惑,这时候便想明白了:督帅一开始就想明白了,燕京会陷为绝地,林制置使不会将淮东的筹码都押在北边——这一别便天人两隔了……”

    说到这里,高宗庭又忍不住落下两行清泪来。

    “陈芝虎还在燕京,朝廷对他甚为依重,李兵部应能无羡!”吴齐说道。

    “督帅终究不是林制置使,督帅心里清楚一切,但他始终跨过他心里的那道槛,使得他处处受奸侫牵制。郝宗成、张协之流,知道督帅的弱点在哪里,陈芝虎一介武夫,便是在京中,又怎么护得了督帅?”高宗庭说道。

    吴齐心里一叹,也不劝什么,与高宗庭分头去处置各自手头的那堆事情。

    十七日,在东虏俘臣原内侍省局郎官杨文昌的说降下,昌黎守将在坚守半个月之后,打开昌黎城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