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章 东海形势(第2/3页)  枭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商及河间府南迁的孙、周等族人,随林缚一起南下,就有部分族人选择到济州定居。

    最早一批有两百多户,之后又陆续增加了一些,济州城里如今有三百余民户,算是济州城里最早的居民。

    济州民户设了里甲,里正是周广南兄弟的远族兄弟周贵堂,其年四十有二。为人粗识文墨,精明能干,早年也是出海走贩,积下不少的身家。只是运气不佳,接连翻了两艘船,逃过一命,但无余财,又欠了一屁股债,后给本族当掌柜走船,一直没有翻身的机会。

    过济州时,周贵堂见济州有机遇,主动要求留在济州,林缚便任他为里正。

    济州城建设时日还短,一切都求精简快速。民居也都在城外与港口之间建屋而居。主城仅两百余丈,周约五百步,放在内陆,仅是城寨建制。

    居北面南的三层大砖楼,为主城里核心建筑。楼前为占地有十亩大小的校场,两侧为营房、马厩、粮仓、军械库等附属建筑,主城狭小,也仅能供骑营武卒及林缚随行扈卫近千人进驻。

    林缚登岸济州港之后,便迅速调整济州的部署。

    济州驻军悉数编入第二水营序列,战船虽给焚毁,但也缴获了不少高丽水军的战船。他们对济州周围的水熟悉,负责济州港外围的海域戍防,并从中挑选斥候,监视海阳军在北部的动静。

    除西南侧哨堡及防御石营从亲卫营抽调一营甲卒戍守外,亲卫营余部三千卒,沿岬岸与主城之间的空地扎营;东侧稍外围一些的哨堡拨给儋罗国王李建使用。

    儋罗岛丁口加起来也就三万余人,但李建好歹是一国君主。海阳督郡甄封退回西归浦,李建能恢复对儋罗岛大部分区域的管辖。

    济州岛位于高丽与九州大岛的海峡东口子上,四周的海流,形成西侧往北、南侧往东、北侧往西的相逆流向。葛长根率水营去奔袭西归浦,进入济州岛与海阳郡之间的海峡是逆流而行,速度快不了,若有情况,也是陆上斥候先传回情报来。

    林缚进了济州主城,先将里正周贵堂召来,详细询问济州及高丽、九州、本州一带的情势。

    高丽半岛自两百年前给三韩左部的徐氏王朝统一后,一度将疆界推到清川江。最强盛时,南面扶桑王朝正搞南北朝对峙,没有威胁,高丽人曾将东胡人打得满地找牙。在清川江以北筑德川、长青、安朔等城,在清川江一线设军司,屯兵一度高达十五万。

    元氏夺得中原政权,定都燕京后,视两辽为藩屏,与进窥辽东的高丽人进了两次大规模的战役。就战役来说,互有胜败,但高丽的国力却给这两次战役打残,退回清川江,俯首称臣。

    近三十年来,东胡人崛起,获得辽东之后,为解决后翼之威胁,也为报当年的仇怨,在陈塘驿之战后,迅速集结兵力,从辽东南侵高丽。

    东胡人越过清川江,攻陷高丽西京平壤。

    高丽便向东胡人俯首称臣,除朝贡纳质外,还将清川江以北的城池悉数割给东胡,将清川江及大同江之间的驻兵悉数裁撤,迁回南部……

    高丽国制与大越相仿,有二京,西京平壤给攻陷后,就剩国京汉阳府,位于高丽半岛的中部,置九郡一百二十一县。海阳郡为高丽九郡之一,位于高丽半岛的西南端,儋罗与之隔海相望。

    儋罗国虽小,但与高丽历来同属大越朝的属国,高丽想吞并儋罗,但苦无机会。

    越朝失辽东地之后,对高丽人就失去实质性的牵制,高丽人对儋罗就起了贪心。高丽曾派使臣到燕京请旨,要求代领儋罗。当时大越朝需要高丽来牵制辽东的东胡人,而儋罗国又太不起眼,便许了高丽的要求,使儋罗成高丽的属国。

    给东胡人击败、改向东胡人俯首称臣之后,这两三年间,高丽还想找回来平衡,就只有将儋罗彻底吞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