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黑色幽灵:卡文-柏森!(第1/6页)  指间的黑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所有的计算机犯罪中,影响最大、造成损失最多的莫过于卡文-柏森案了。

    卡文-柏森以“黑色幽灵”为网络化名在比特空间纵情施展着自己的黑客行为,他进入了五角大楼军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就连各个大学的计算机系统也未能幸免。

    只要有一台配有调制解调器的计算机,卡文-柏森就能够做出令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的事来,而这些事中多数可能是非法的。他可以掐断联邦调查局的电话通讯线,利用无线通讯来获得巨额奖金,甚至可以把电话局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内脏搞得一清二楚。在人们眼里,对这个“黑色幽灵”来说,一台计算机在他的手里就好像是一个魔术般的数据魔方可以变化成任何方式的组合来,或者说简直就是毕加索手里变幻多姿的油彩画笔。对于许多侦查员来说,让30岁的柏森与一台计算机呆在同间屋子里,那就如同让出色的棒球运动员握棒球很一样。

    在我们今天生活的现代社会里,我们越来越依靠于计算机网络系统来完成必需做的工作和商业活动,这种状况在发达国家愈显得明显,目前在发展中国家这种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依赖不是特别明显,但是信息社会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不久的将来,整个人类社会都将依赖计算机网络系统来完成他们所做的许多事情。正因为如此,权威人士们不无根据地担心像柏森这样的高级黑客,或许现在计算机系统设置的所有障碍都可能被他们突破。

    当柏森还是一个十多岁的小孩子的时候,他就已经是一个绝顶聪明的小黑客了。他用“黑色幽灵”这个假名通过一合十分便宜的终端机成功地入侵了五角大楼的军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各个大学的计算机系统,以及一些著名的智囊团在军事战略方面的项目。人们怎么也不能相信这完全是一个战争游戏,涉及一个国家安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竟然被一个十来岁的小孩打得七零八落。这也许是黑客文化的精髓吧,所有的黑客也许正是为了追求这种战胜对手的快感。

    1983年,当他17岁的时候,联邦调查局和加州大学的校园警察将他抓了起来,他当时只是因为还没有到足以判刑的年龄,所以他没有上法庭,但是,他那台值200美元的计算机设备被没收了。当时,柏森也曾说他绝对放弃秘密的黑客行为而去寻找一个合法的工作,由于他名声在外,很快斯坦福大学附近一个著名的智囊团聘用了他。他很快便发现工作是十分枯燥的,虽然他在薪水和职务上都很快得到了善待。五角大楼的军用计算机网络管理部门也赞扬他在寻找网络漏洞方面的才能,甚至想找他去替他们服务。

    虽然柏森很容易地从一个讨厌的网络入侵者变成了政府赞扬的黑客,柏森却被另外一些整天谈论黑客行为的计算机迷们所包围住了。

    也许是因为黑客活动的吸引力太大了,柏森在学校的几个好朋友又开始了他们的黑客活动。每当夜幕降临,柏森总是会呆在一间计算机的机房里,他眼睛盯着屏幕,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飞舞,一串串看不见的电子信号则不停地在计算机与网络间传输,他在不停地尝试着试图攻破一个展现在他面前的网络系统,寻找进入这些网络的钥匙——口令。他进入了电话局的网络系统,然后通过那里他可以破译口令。有一天晚上,他在电话局的网络里甚至发现了没有公布的苏联设在加州的领事馆的电话号码。在柏森看来,他只不过是在玩一种计算机游戏而已,又仿佛在一间装满了珍宝的黑暗的房间里自由地探索,随时他都可以发现令他欣喜若狂的宝贝。

    结果,柏森听到了传言说联邦调查局和电话局保安人员将要对他进行盘问。

    柏森十分害怕,于是他躲了起来。

    他在他的电子信箱里保留了一个可留言的语音空间,他的伙伴可以将追查的情况随时报告给他,他可以自由地取到这些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