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章 疑云重重(第2/7页)  步步生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木老爷子的身体……够呛啊,丁大爷延请了名医为他诊治也无法让他痊愈,谁都不让他喝酒,木恩他们都跪下相求了,可他就是怎么劝都不听……”

    车轮辘辘,渐渐消失在洛阳街头……※※※※※※※※※※※※※※※※※※※※※※※※洛阳行宫内,赵匡胤徘徊在御花园中,此时冬雪消尽,春芽初萌,檐下的冰柱儿不停地滴着融化的水珠,初春的气氛让人心浮气燥。

    赵匡胤穿着一袭葛黄色的便袍,额头系了一条同色的布巾,脚下一双布履,阔口浓眉、龙行虎步,漫步御花园内,就像一位致仕还乡的武夫。

    他的确是病了,不过只是小恙,以他的强健体魄,根本不是问题,连着几天不上朝,一方面的确是心情不太好,二来也是正在思索下一步的计划。

    他调虎离山、笼络洛阳守军,只是习惯姓地防患手段,事实上他也不相信二弟会对他不利,敢对他不利,从一开始,他就想用柔和的手段来解决兄弟间的这个分岐。想不到二弟并没有被他摆出的阵势吓倒,而且满朝文武所有重臣几乎一边倒的反对迁都,他也不能置若罔闻,迁都这招从眼前来说是釜底抽薪、从长远来说利在千秋的大计只得暂时搁置。

    他还有的是时间,有的是手段,何必着急呢?

    自从两百多年前安史之乱后,中原渐渐开始沦丧,异族入侵,诸侯割据,不断地改朝换代,不停地厮杀掠夺,可是他,洛阳夹马营出生的一个武官之子,横空出世的香孩儿,只用了十几年的功夫,就让中原大地重新统一,建立了一个稳定的强大的霸业政权,这样的大事他都做得来,还有什么是他办不了的?

    他不着急,既然二弟仍然不肯放弃,他可以用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来慢慢消磨二弟的壮志。二弟是没有反他的胆量的,也不会反他,二弟只是想创造在朝中无人可比的声望,迫使他考虑一旦选择了皇子来继承大统,那么他驾崩之后,大宋必会出现主弱臣强的危险局面,迫使他不得不把兄弟也纳入立储的选择目标。

    没关系,不就是主弱臣强么?二弟这一手又怎能难得住我?

    赵匡胤晒然一笑,停住脚步,把目光遥遥投向了西北天空……那儿还有一个王国,一个摇摇欲坠的王国。

    中原已经在手,接下来,他要灭掉北汉国,夺回幽云十六州,在他有生之年,让九州重新一统。但是天下初定,现在宋国需要休养生息,重新积聚力量,才能发动北伐,他清楚地意识到,契丹人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它远比蜀、汉、荆、湖、唐更加强大,经它们加起来还要强大,甚至比现在的宋国强大,北伐之战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样的话,一定得谋而后动,否则一旦败了,很可能从此挫伤宋国的士气,再次北伐将将更加困难。

    因此,托庇于契丹的北汉国,在决定与契丹正面开战前也就动不得它。但是现在机会来了,契丹弱主登基,引得野心家纷纷登场,庆王暗斗之后终于撕破脸面发动叛乱,引致契丹诸族大决裂。如今南院大王耶律斜轸发兵抄了他们的老家,庆王虽自上京仓惶退兵,但是他的实力并未受到太大的损失,这样的话,如果要发兵征讨北汉国,契丹正被庆王拖着后腿,很难予以帮助。没有契丹人撑腰,北汉又岂堪一击,何不趁此机会把它拿下来呢?

    赵匡胤微笑起来:“此番回京之后,就让德昭亲自率兵北伐,朝中善战之将尽可供他驱策,那些此番南征未得到战功的将领必纷纷响应,再使赵普为参赞,随军辅战,待皇儿功成归来,便是以王爷之尊,有了灭国之功;光义是晋王,同样有灭国之功,两人算是打平。

    那时朕再藉战功,让赵普还朝,受过这次教训,赵普应该能收敛一些,有他制衡二弟,此后朕将国事多多交予德昭去办,有朕一手扶持着,三年五年、十载八载之后,德昭之威望权势还怕不在光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