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三十九章 警告(第1/2页)  大明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次一同来找方应物的同年大约有十来个,科举结束没多久,他们大多还都住在东城会馆、旅店,聚集起来很容易。

    此刻有人起了头吹捧,便又有其他人跟随着吹捧,一时间院中喧闹无比。方应物有那么一瞬间,还以为自己穿越到了陈桥兵变的赵匡胤身上,就等着被群众强迫“黄袍加身”了

    方应物无奈环视众人,迎上来的却是一双双充满了渴望的眼睛,有兴奋,有激动

    这些新科进士感到自己已经踏上了政治舞台,多年修身齐家之后可以治国平天下了。此次遇到大风波,他们纷纷渴望抓住机会表现自我,但却未必看得透其中的凶险。

    不过他们还是下意识觉得,需要一个带头大哥和主心骨,对大明文人而言,串联勾结几乎是本能。

    遇到关键时候,往往以各种纽带连结起来,要么联名上疏,要么组织起来一批批的上疏,这样团结起来才能达到造出声势的目的。

    但若没有威望高的核心人物居中坐镇,那就组织不起来。这样的人物,不看年龄不看品级,只看影响力和号召力,不是随便一个就能胜任的。

    你们学这个学的倒是很快要被众人强推为首的方应物连连苦笑,头皮发麻。

    面对众人的抬举,他敢说一个“不”字么?若此刻逆天而行,先前辛辛苦苦积攒的人望只怕就全部毁掉了,别人才不管他有没有苦衷。

    那些触怒天子也不松口、最后被贬斥的先贤们,是不是也因为像自己这样无奈,所以才被赶鸭子上架成了烈士?

    最终方应物只得谦逊道:“在下年轻识浅,有何德何能不过今曰天色已晚,明曰诸君可各自写本。待到后曰清晨,吾辈共聚通政司大门,一同将奏疏上交!”

    “就如此约定!”众人答应一声,又互相谈了一阵子话,便各自告辞。

    看看已经是黄昏,但方应物仍然出了门,他要去刘府找老泰山。因为面对目前这种窘状,方应物实在琢磨不出什么办法,想来想去,也只能去向刘棉花问计了。以刘棉花的丰富经验加上他的智商,总能想出个法子罢?

    一路无话,方应物到了刘府便被带到书房去。刘大学士正在对贴习字,见了方应物问道:“贤婿突然来访,所为何来?”

    方应物答道:“今曰乍闻天子发中旨乱命,特来向老泰山讨教。”刘棉花放下笔,奇道:“这有什么讨教的?”

    寒暄完毕后,方应物试探道:“老泰山身居内阁大学士之位,不知要如何做?”

    刘棉花淡然道:“还能如何?老夫上了一封奏疏,劝谏天子收手而已。”

    “老泰山竟然上疏讽议君王?”方应物大吃一惊!

    纸糊三阁老之所以被称为纸糊三阁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三人遇到天子胡来时不敢抗争,惯会装聋作哑熟视无睹,所以这刘棉花上疏谏君才让方应物很吃惊。

    “少见多怪,这有何可惊讶?预计进谏奏疏将有成百上千,老夫的奏疏夹在里面又不起眼。尽人事听天命而已,成与不成无关紧要。”

    方应物道:“老泰山机关算尽,小婿佩服。”

    刘棉花想起什么,便开口教育方应物:“你来的正好,我却也有几句话告知与你。第一,切忌得理不饶人,一而再、再而三的上奏进谏。陛下仁心宅厚、体谅大臣。吾辈若情非得已时,随大流上奏疏虚应故事,圣上也能理解几分,不会刻意追究,但若反复讽喻,陛下就要心生厌烦了。”

    方应物心里忍不住吐槽,这种形式主义的默契,大概就类似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罢?

    “第二,就事论事,切忌言辞过激烈,让圣上下不了台,令尊当年下诏狱,就是吃了言辞太激烈的亏。”

    第三,上奏疏进谏,跟随大流单独上疏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