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2章 云梦山(29)(第1/3页)  医道通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2章 云梦山(29)

    风景幽雅,山川灵秀,香烟袅袅,古韵声声,无论从哪一方面,云梦山区的青云观算得上一个清静幽雅的修行之地,虽然没有专门的道士弹琴,但现代化设备足以弥补,一首跌宕起伏,迂回曲折的古筝曲高山流水正在道观上空悠悠飘荡。

    厢房内,茶香清淡代替了檀香的浓厚,和着窗外的阳光,有一种胜似人间仙境的错觉。黄老和另外四位老人身穿短打风衣,悠闲地倚在沙发上,享受难得的清宁。

    还有一位老人趴在一个铺着被褥长椅上,上衣撩起,露出宽阔的后背,古铜色肌肤展示着他依旧健壮。旁边一个小炉子上有一个不锈钢盒子在加热,盒子里放着几根针灸的针,和平时的针稍有区别,这些针的前端不是锐利的针尖,而是细小扁平的刀口。被称为小针刀。

    凌威凝神静气,一手拿着一根小针刀,一手在趴着老人的后背脊柱旁摸索片刻,用手指按了按,然后转脸看了看站在一旁的清风道长和他的弟子李玉林,轻声说到:“这里有一条硬索,是造成脊椎活动不利的元凶,只有把它割断就可以,但是不能靠近脊椎太近,伤到脊柱神经就不好了。

    李玉林伸出手指,在凌威指的地方按了片刻,微微点头:“凌医师,可以动手术了。”

    一连几天,凌威都在青云观用小针刀替一些关节粘连的病人施行小针刀,这种刀法创口极小,几乎不出血,把关节周围的病态连接切断,几乎都是立竿见影的疗效,手术的病人都是一次性治疗,一般上来的时候用人搀扶,下山几乎都是自己行走。当然还要给一些膏药和药房作为善后,都是舒筋活血以防再次粘连的药物。

    这种手术要求对人体结构了解透彻,凌威是西医外科主刀手出身,闭着眼都能分辨出人体每一处的细微变化,当然得心应手,越做越熟练。李玉林每天都带关节脊椎等病变的病人过来,由于药物在这些疾病方面很难起作用,凌威的这种方法就成为首选,李玉林在一旁恭敬地揣摩,凌威在他嘴里也变成了医师,他是一直跟着清风道长学习传统中医,对已西医解剖就有点生疏,干脆找来解剖学一边观看研究一边学习小针刀技术,不懂得地方凌威稍一点拨就让他茅塞顿开。也让清风道长等人暗暗佩服凌威的才学。

    这里是文物重地,对于陌生人的来访多少有点怀疑,现在所有人对凌威都打消了疑虑,凭他的手艺根本不会贪图什么价值连城的文物,随便到哪个地方也可以赚个腰缠万贯,就算文物摆在他面前也未必动心。事实上凌威对文物确实不动心,他找的是长生不老药方。

    李玉林在一些普通病人身上也试着用小针刀,有凌威在一旁指导,做得还算成功,但是眼前的病人他却不敢贸然动手,人是黄老带来的,虽然没有介绍,看气势也是大有来头,但即使是大有来头,有技术也可以动手,关键是要有平常心,他无法像凌威那样对待大人物和山沟里的小村民一样平静,手法沉稳。这就是凌威所说的定力,手艺可以学习,定力除了训练还要有天生的素质,就是心无旁骛,如同一个修炼者,心神不外驰,眼中只有疾病,就像我们平时观看瓷器一样,一个普通的碗我们可能拿在手中随意把玩,如果换成一个上万元的古董,可能就要小心翼翼,再高级一点,国宝,大多数人都是敬而远之,观看一下罢了,事实上,他们的本质都是瓷器,只是我们的心理起了变化。在人身的身体上也是同样,李玉林在普通病人身上可以任意施行手术,在位高权重之人的身体上就会战战兢兢,越是这样越容易出错。

    凌威则不然,他把针刀*老人后背,手法毫不犹豫,沉稳准确,看得清风道长在一边不停捻须微笑,低声与黄老说道:“如此杰出的年轻人真是中医界之福。”

    “是不是中医界之福我不知道。”黄老微微笑了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