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二十六章:布局(第1/2页)  工业之流光岁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管怎么样,这次的400万美元肯定是花出去了,而开阳c瑶光各自承担200万,这完全在两公司e可以做主的资金使用额度范围内,而且本身理性一点来看待,实际也是笔很划算的买卖。

    事情已经到了现在这地步,也没必要再纠结太多,现在还不如甩开膀子,争取在即将到来的92年iss大会上好好地出个大风头,实现收益最大化。

    汪正国已经给自己定位于基金会理事长,相当于产业规划与天使投资人角色,那当然没必要去抢这次大会风头,综合考虑之后,最终还是决定由开阳半导体老将倪光南去做主题演讲。

    那么翻过99年底,首先是应该先把这次来共和国交流访问的苏联毛子送回去。

    带着沉甸甸地责任,还有对原单位目前状况的不确认,对以往同事工作能力的综合考量,甚至还有对猎手这份体面工作的无限憧憬,毛子们出发了。

    庞大地毛子团队如同被微风吹动的蒲公英,由此迅速散播到广袤的独联体国家当中,它们势必要将苏联时期培养的相关领域人才一网打尽,并且全部搂到自己手中。

    只要能把人弄到共和国去,后续不管是交给猎头公司卖钱,或者留下来自己用也行,反正都亏不了。

    而比起半导体电子电路和光学产业疯狂挖人的套路,联合动力机械集团方面,它们对从事动力能源机械工作的人才猎取动作要缓慢很多。

    一方面是集团本身忙的上蹿下跳,燃蒸联合发电机组生产安装c中冷回热发电机组测试c舰用中冷机组设计研发等等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在联合动力机械集团大部分都是忙的团团转,而旗下原有单位大都有十多二十年的历史,对人才缺口并不算太大,自然不需要太上心。

    真正对人才缺口还很大的,也就只有从事燃气涡轮发生器/航空发动机研制的西南动机公司,作为联合动力机械集团最核心的部分,它们背上压力才是最大。

    青城发动机研制确实已经告一段落,并且都已经陆续实现小批量生产,还装配到十号战斗机上面,开始满足十号的大规模测试所需。

    而当年青城发动机项目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大部分又继续投入到同罗罗公司合作的民用无加力涡扇发动机项目,就连凌左明带队的(国产透默3)涡轴6发动机项目,实际也都是停留在表面。

    公司目前还仅仅只能组织起人手,能按照从英国弄来的图纸进行发动机生产,勉强够满足国产直的动力使用所需,但要说涡轴6原型透默3发动机,那总归只是五十年代末c六十年代初期产品,找已经落后于时代。

    按照直研制方意见,他们要求在现在的发动机输出功率上再提升5左右,如此才能满足机型的后续升级改进所需。

    无独有偶,已经成功拿到同南非合作茶隼武装直升机项目的蓉城飞机发展中心,那边得出结论来看,似乎也需要涡轴6发动机提高功率,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军方新提出的设计指标要,从而满足作战需要。

    那么这时候的问题很明显,涡轴6发动机改进项目需要人手,需要大量有涡轴发动机设计经验的熟手撑场子。

    与此同时,青城发动机减重计划推进的很不错,预计是完全有可能把这次青城发动机改进型号推重比提高到7一级,至于更进一步对发动机内部进行改进,这个则是在吴仲华老爷子指导下进行,但进度并不算快,而归根结底,主要还是人的问题。

    这次西南动机对人才需求很特殊,由于发动机项目的顶层总师设计人选已经确定,目前主要还是缺中层子系统项目负责人,需要大量有经验,能搞设计的老司机。

    只要可有把这中间层的人数填补上来,西南动机手头项目还真就不是什么大问题,回头只要经过几年时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