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七十八章 一令南下至豫州(七)(第1/2页)  重生三国之最强挨打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重生三国之最强挨打系统最新章节!

    第二百七十八章  一令南下至豫州(七)

    千璃拱手回礼,“见过辛君,本应我和公与一同去府上拜访,没想到辛君这么早就来了驿馆。”

    辛毗连连客气:“我听闻公与前来,昨夜就兴奋不已,今日早早起来,太过匆忙,是我失礼了。”说完又转向沮授,指着沮授的鼻子,笑骂:“公与啊公与,千将军这等贵人来到阳翟,你也不知会我一声,让我一尽地主之谊,怎能如此失礼。”

    沮授轻笑,摆手,“这可不能怪我,我和千将军也是昨日夜里才到的阳翟,去郡府拜会完文太守,就住在驿馆了。”

    千璃含笑也在旁解释道:“公与所言句句属实,千璃可作证。”

    辛毗爽朗大笑道:“我与公与开个玩笑罢了,千将军莫要在意。”

    辛毗拉着沮授和千璃的手臂,“我们边走边说,先上马车,回到家里,父亲、兄长要知道除了公与,还有千将军也一同来到府上,那必定开心不已。”

    千璃道:“让公与和辛君同车,我带着护卫骑马跟随。”

    辛毗拉住千璃,满脸诚挚,言道:“马车足够大,将军与我同车,护卫们跟随着就行了。”

    千璃没想到辛毗如此热情,也爽快道:“恭敬不如从命了。”

    辛毗正色道:“不瞒将军,昨天夜里我和家兄还在讨论贼乱之事,今日千将军来了,我们更是能言谈有物,对将军可是万分欢迎。”

    千璃回首,嘱托了一声,甄宓和李元等人驾马随行。千璃感受到辛毗的热情,带着笑意,三人一同钻进了马车。

    马车上,辛毗继续展示他爽朗之外博学多才的一面,侃侃而谈,“史记云:颍川、南阳,夏人之居也。夏人政尚忠朴,犹有先王之遗风,颍川敦愿。可见我颍川人敦朴,亦是热情好客,此次千将军前来,更可以说是为我郡平叛而勤兵,我辛毗作为地主,更应该尽了礼仪,让将军与公与宾至如归啊。”

    辛毗语气貌似平淡,然提起颍川时,表情配上动作,那自豪,胸中之气魄,可见其优越感之强烈。

    当然颍川郡也确实不同于一般的地区,这里是古圣人大禹的故乡,翻开华夏历史第一页,惊人的发现,原来颍川郡是中原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首都所在地,大禹在涂山和会稽与夷夏诸部落首领会盟。这次会盟,历史上称为“涂山之盟”,此算是夏王朝的开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在当时的首都阳翟钧台举行盛大的宴会来招待众多的氏族部落首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正式确立。而这个钧台古遗址现在依然在阳翟存在。

    自此之后,颍川自夏始,经商、西周、春秋战国,曾三次为夏韩古都;秦以降,至今,均为京畿重地或一方一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因此成为中国众多姓氏的发源地。历史上颍川人才辈出,数不胜数。

    而颍川士族风格突出,与当朝卢植、郑玄等儒学不同,颍川战国为韩都,当时的士子代表有申子、韩非,还有前汉的晁错,这三人可以说是古之法家的代表人物,且不仅重法制,还重术治,因而遗留下来浓厚的权谋思想。

    由此颍川士人极有“申、韩遗风”、“好争讼分异”、“俗多朋党”这种地域文化特征。东汉初年时,“颍阳人王霸”,“世好文法”。前阳翟人郭躬,也就是当今郭家,家世衣冠,家中修习《小杜律》(律法文)。而郭氏自弘后,数世皆传法律。长社人钟皓,也就是沮授提起的钟氏,亦是世善刑律,教授门徒千余人。荀家亦是如此,儒、法、律皆修习。

    加之这些大族相互通婚,互通有无,时间久了,颍川士族则依然保持着“高仕宦,好文法,喜争讼,多朋党”之风,此风延至至今也就自然成为颍川多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