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五十八章新的建作坊方式(第1/2页)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水浒之宋末英雄传最新章节!

    李四听了点头:“三哥,你上次已经安排过了,我都记着呢,放心一定会严格执行。”

    张三先围着作坊转转,现在作坊占地已经超过百亩,连绵起来一大片,里面进进出出的人络绎不绝,收购的各种材料更是堆了几十亩地。

    张三看着井然有序的生产场景,满意的问道:“怎么样?现在一天能生产多少张纸?”

    李四说道:“现在我们一个流水线上一天能生产纸两万张左右,现在我们已经开工了三十条流水线,新的流水线正在建造,预计再有五天就能投产,到时可以在增加三十条流水线。一天能生产一百二十万张以上的纸。”

    张三点点头,这样的产能初期的报纸是够用了,张三的造纸模板采用的都是后世那种两米长宽的大纸,张三的大宋日报一份报纸要消耗掉半张,现在从反馈的情况看,大宋日报的日销量,大约是四十多万份。

    这样就需要二十万张纸,大宋新闻报现在一天能销售十多万份,但是他只有四个板面,一张纸足够印四份,所以他只需要三万张纸左右。

    再加上其他报社杂七杂八的销量估计也就需要三十万张纸也就够目前的消耗了,但是这也只是暂时的,例如张三觉得现在大宋日报的板面太少,张三打算等各地的分社建立,消息渠道畅通之后,把八版的报纸扩大到十六版。

    而且大宋新闻报的周文正也有增加版面的打算,其他报纸一看到这两份销量最高的报纸增加了版面,那么估计也会增加,这样一来纸张的使用量就会成倍的增加。

    有了这么好的销售渠道和信息获得渠道,张三自然不会只办一份报纸了事,例如出一些诗集,来一本策论集,还有例如今年的恩科主考的文章诗词选集,或者是历年进士策论诗词汇编。

    这样的东西都是潮品爆款的热销货,而且张三只要给几位名人出了诗集,那么其他的想要出书的文人肯定会问上门来,到时就有更多的书可以印。

    张三打算按照保底分成的模式来搞,例如谁想出书,先交保证金,两百本起印,要是挣到钱就张三和作者按比例分成,要是不挣钱,那么就用保证金填补报社的亏空。这样一来,张三就可以稳赚不赔,而且文人还会感谢张三。

    还有就是对旧有书籍的印刷,像道德经、易经、论语、等等书籍,的历代大儒讲解版,这些都是热销,再有其他的孤本进行翻印,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纸张。

    大宋采用的是雕版印刷,这个那么大宋什么书籍的雕版最多,肯定有人以为是论语,但是实际上确是金刚经,不仅庙里自己会储存雕版,而且一些善男信女也会出钱雕上一版印上一批散发。

    但是就算以寺庙的财力也不能把所有的佛经都雕成版印刷一遍,张三对佛教说不上喜欢,但是佛经确是个好东西,张三打算大量印制佛经和论语往辽国、吐蕃、大理、高丽、倭国等国家倾销。

    还有张三的学校里的课本,图书馆计划,还有就是各种包装纸等等,再加上张三还打算制作卫生纸,这么多用纸的地方,张三怎么会嫌造的纸太多。

    不过这种书写纸黄河这边的作坊生产的应该是够用了,但是张三的卫生纸生产计划确需要选择几个材料充足,销售方便的地方建厂。

    卫生纸首先不太方便长途运输,满满的装上一船,能装多少?现在又没有什么密封设备,像调料这样的小东西你还能找蜡封,但是这卫生纸没有塑料包装,绝对不适合长途运输,受潮了就毁了。

    以前张三或许会把卫生纸当成一种撒手锏,这东西作为日用消耗品里的重要成员利润还是很可观的,但是现在张三的生意越来越多,对于这种容易泄露,不方便保密的东西就不再那么看重。

    就像造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