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二十章 推敲(第1/4页)  农家记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正同香叶窃窃私语着李家过来的茶食果品的花椒没想到莳萝会忽的打听起石榴来。

    却是半晌方才回过神来的。

    只因她更不曾想到的是,经由莳萝这么一提醒,她方才意识到,她对石榴的印象已经不知不觉模糊起来了。

    这会子无论她怎样努力去回忆,却都只能想起一个垂头垂手的伶仃身影,根本看不清五官面貌。

    不仅是隔了一层纱,而是整个人就像一个墨团儿似的模糊了起来。

    愣了一记,不由自主地抬头看了眼坐在窗下,安安静静,眼睛里也不见半点火星的红枣,在心底长叹了一口气,方才朝着莳萝摇了摇头。

    据她目前所知,石榴还未许配人家。

    而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石榴不但未曾许亲,而且同茴香,抑或说自家这厢的情状,还是正好相左的。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这年头,“无媒”是“苟合”,“无媒不成婚”的习俗仍是婚嫁主流。

    所以不管是高门大户也好,蓬门小户也罢,家里头但有儿女渐渐长大,其实还不到议亲的年纪,为人父母的,就已经要开始给儿女操持终身大事儿了。

    若是早有中意的,就好比当年顾氏早早就瞧中了莳萝一般,就会托了至亲或者媒人帮着上门讨个口音儿,看看女家抑或男家怎的说。若是没有特别中意的,那自然更得托了至亲或者媒人帮着踅摸合适的良人了……

    自家这厢,其实亦是如此的。

    可这些年来,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尤其这两年上,说媒议亲的官媒乡邻也好,帮着讨个口音的姻亲故旧也罢,可以说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的。

    而且那叫一个越挫越勇的,时至今日提过的名姓人家早已不知凡几了。

    就好比有一回,一位官媒说得唾沫横飞,偏偏说的话儿,能听的打个对折都嫌多,恨不得就万中听一的。丁香看不过眼,私底下同她还有香叶饶舌的那般:“……别说满崇塘了,就是莲溪城里的泰半官媒都吃过咱家的鸡蛋茶了,这是吃上瘾了还是怎的?”

    还眉飞色舞地揶揄道:“依我看,姻亲故旧家若有哥哥姐姐正在议亲的话儿,那也不用去寻那些个官媒帮着扒拉了。想要个甚样的,尽管开出单子来。譬如说想要个甚的出身的,家里头是务农做工还是念书的,排行老几要长要幼的,人才生的又几分,是念书的苗子还是种地的秧子……尽管过来咱家打听,保管没错儿的。可比那些个官媒知道的多,也靠谱的多的……”

    虽是略带几分嘲讽的发噱话儿,可事实确实如此的。

    而且现实摆在了眼前,只要自家不铁了心的去作死。随着家里头一众小字辈们陆陆续续长大成人,一拨又一拨的到了议亲年纪这个坎儿,家里的门槛是真的还得时换时新的。

    可隔壁袁氏家,老大石榴今年也已经十五岁了,在这年头也确实到了议嫁的年纪了。

    可说句其实花椒自个儿也不是十分认同,并且还不顺耳的话儿,确实是根本“无人问津”的。

    而且不但是自来就没有媒人上过门,竟是绝迹的。甚至于袁氏家如今的状况,真是每况愈下,门可罗雀的。

    别说他们周家湾还有隔壁漏斗湾,一众即便以往同袁氏还说得上话甚至交好的妇道人家都再不登门,饶是袁大哥袁大嫂那厢,逢年过节都鲜少走动了。

    之前年节时候,还曾遣了家里的小小子们过来拜岁,可眨眼的工夫,小小子们都陆续成人了,连带着小小子们都不叫过来了。

    为的甚的,有些明白袁大嫂此举的花椒只有叹气的份儿。

    而且丁香、香叶认识的好些个两湾里的小丫头,进进出出自家的时候根本不同红枣姐妹搭招,能点个头就算不错的了。后来丁香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