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八十四章 做客(第1/4页)  农家记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堂哥在方氏家学里的同窗们就没有没见识过他家书频繁的。

    而且不但是每个月差不多都能收到两封家书,关键是每封都能有差不多半掌厚的这么一大沓。

    光是将书信细细读完,往往就得花上半夜光景了。

    可这还没完,关键是还得回信呢!

    再回复上又是厚厚的一沓信,没有两三个半夜恐怕再是不成的。

    就有同大堂哥素日交好的同窗看在眼里,自是纳闷的。

    这可哪来的这许多话儿要说呢!

    大堂哥在方氏家学里的同窗,基本上除了方氏一族的子弟外,泰半都是莲溪城里姻亲故旧家的子弟了。

    虽说大多同在莲溪城里住着,甚至有的同方家不过隔着条巷弄。

    可方氏家学的规矩摆在这里,不到解馆之日,或是没有先生的引领,那是绝对不能跨出家学大门半步的。

    既是好不容易挤进了方氏家学,那自是会遵守家学里的规条制度的。

    不过都是各家的宝贝疙瘩,家里头隔三差五的遣人送些衣裳、吃食的过来,嘘寒问暖的,自是常事儿。

    可像大堂哥这样的,其实离家并不十分远,不过也就二十来里地儿,可这般音问相继,往往前脚大堂哥这厢的书信刚刚寄出去,后足家里头那厢就又有书信送来了,尤其还这样长篇累牍的,就实在少见了。

    好奇之下,就有素来相厚的同窗问过大堂哥。

    这才知道,原来那厚厚的一大沓信,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手笔,而是家里头大大小小的,都有参与。

    好比除了有有母亲要关心他的三餐茶饭四时衣裳,嘱咐他用功的同时也要保养身体,有父亲要嘱咐他的学业人际。还有他们都听说过的甚至于相处过的叔父要了解他的功课进度,并同他讨论邸报时事,交换见解。最为重要的是还有一串儿的弟弟妹妹们都要给他写信,就连年方七岁的小堂妹都不曾落下,每回都是满满当当的两三页字儿,同哥哥姐姐们一样,说一说学业家事心事儿……

    自是叫人瞠目结舌的。

    更有直肠子的方案首的堂弟听说后,就比了比书桌的告诉不解道:“同这么点儿的小丫头能有甚的可说的?”

    这些个同窗就算不比方案首簪缨世家的出身,可到底是方家的姻亲故旧,家世大多不凡,哪家没有一二十个兄弟姐妹的。

    感同身受,自然不解。

    大堂哥看了看书桌的高度,就回忆起了花椒还没书桌高的事儿,说起话儿来就已是有理有据有条有理的小模样,不禁绽出了个笑容来。

    那会子大堂哥过来方氏家学念书已经一月有余了,正是秋雨连绵贻误秋收的时候,花椒正有些担心家中粮食歉收,也担心米价腾贵。

    大堂哥并不忌讳甚的,就把花椒一笔一画书写的家书三两句话的告诉给同窗听:“幼妹同我说阴雨绵绵再落下去,烂在地里的稻谷就该发芽,邻里乡党又该以饭糕头、菜粥度日了……”

    这话儿在大堂哥看来并不稀奇,可一众同窗们却是惊讶不已的。

    有的并不稀奇同书桌差不多高的小丫头能写信,却惊讶于竟然连这么点儿大的小丫头都能知道粮食歉收,米价就会腾贵。有的则是惊讶于稻谷烂在地里竟会发芽,那不是就能长出禾苗来了吗?而有的则是惊讶于菜粥还则罢了,仅凭这两个字就能看出到底是甚的来,可饭糕头又是甚的?

    同大堂哥交好的也都是同他差不多年纪,十五六七岁,不到弱冠年纪的半大小子,正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年纪,又在方氏家学熏陶了这么多年,都有不耻下问的觉悟。

    一个个的,就都成了好奇宝宝,围着大堂哥团团地问。

    尤其旁的还则罢了,可菜粥、饭糕头的,却是可以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