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5 章(第1/4页)  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国军队肯定在一个什么地方等着我们。"

    为了和东线的美第十军联系上,沃克派出巡逻队去寻找他侧翼的友军,结果巡逻队的报告说,第八集团军的侧翼"好像存在一支部队"。在即将开始进攻的记者招待会上,沃克将军的话令在场的新闻人士都感到气氛不对头。《读者文摘》记者詹姆斯。米切纳后来回忆说,那次记者会是他"所有记忆中最为yīn郁黯淡的事"。

    记者问:"沃克将军,你说你的巡逻队已经与左翼建立了联系,他们是友邻部队吗?"

    沃克回答:"我们是这样认为的。"

    "难道您不知道吗?"

    "我们认为他们肯定是友军。"

    "你们与左翼没有任何联系吗?"

    "没有。我们是各自独立作战。但我们确信,那些部队肯定是友军。"

    几天之后,当战场打响时,沃克知道了他的巡逻队看见的那支"肯定是友军"的部队,其实是一支中国迂回运动中的部队。

    对麦克阿瑟的"圣诞节攻势"提出强烈质疑的不止沃克将军一人,连同总统杜鲁门和包括李奇微在内的美军高级将领都认为麦克阿瑟是在走钢丝。在一次杜鲁门召集的会议上,李奇微对麦克阿瑟进行了尖锐的抨击。李奇微认为麦克阿瑟把第八集团军和第十军互相不联系地分成两路进攻,是给了善于穿chā和分割的中国军队一个绝好的机会。这种部署是西点军校最低级的见习学员才会干出的事。他接着以嘲笑的口吻讥讽了麦克阿瑟的所谓"进攻":"尽管麦克阿瑟把这次向鸭绿江的推进称做'进攻',但实际上不过是一次接敌运动。在未弄清楚敌人的位置之前,在敌军部队根本就未与你的部队接触之前,你是无法向敌人发起进攻的。很多野战部队的指挥官都相信,中国的强大的部队一定在什么地方待机,而且,有一两位指挥官还对不顾侧翼安全、不与两翼友邻部队取得联络而盲目向前推进的做法十分明智地表示怀疑。但是,却没有一个人知难而退,而且很多人还表现出总司令那种过于乐观的情绪。"杜鲁门也对麦克阿瑟"节前结束战争"的论调表示怀疑,尽管这种怀疑是在事后说出来的:"我们当时应该做的是停止在朝鲜颈部这个地方(他用手指着一个地球仪说),那是英国人所希望的。我们知道中国人在边界线有近一百万人以及诸如此类的事,但麦克阿瑟是战地指挥官。你挑选了他,你就必须支持他,这是一个军事组织得以运转的惟一方式。我得到了我所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意见,而在前线的这个人却说,这件事应该这样做。所以我同意了。这是我做出的决定,不管事后怎样来看。"

    连总统都拿麦克阿瑟没有办法,其他的高级军事幕僚们又能做什么?

    国务卿艾奇逊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政府失去了制止朝鲜走向灾难的最好机会。所有有关的总统顾问,不论是文的还是武的,都知道出了毛病,但是什么毛病,怎样找出来,怎样来处理,大家都没有主意。"

    麦克阿瑟作为一名驻国外的军事将领与本国政府和本国最高军事决策机构的关系,已成为二战后世界政治史和战争史上最奇怪和最荒诞的关系。"他总认为我们是一群毛孩子。"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将军说。这个比喻极其生动,但美国作家约瑟夫。格登说得却更妙:"五角大楼的主要罪过是因小怕事。参谋长联席会议在麦克阿瑟面前就像学校的男孩子在城里遇到街头恶霸一样怕得发抖。"

    11月23日感恩节这天早晨,彭德怀拿着放大镜在地图上晃来晃去,他把洪学智、邓华和解方叫来,指着地图上的德川和宁远说:"就在这里!就在这里!"

    彭德怀等待的战机已经明朗了:联合国军的右翼已经形成明显的薄弱部位,这个部位就在德川和宁远地区。在这个地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